多媒体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浅探
2014-04-29勾杰杰
勾杰杰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在不少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行其道,就物理科而言,其突出的学科特点(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决定了高中的物理课程仍然以实验为基础,强调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教学,这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至关重要。但在教学中如能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使我们的教学、学生的探究活动效果更好,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浅见。
一、利用工具软件构成探究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
(一)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多媒体课件课堂容量大,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同时并举,刺激各种感官。鲜艳生动的图像如临其境;卡通人物、动物的喜闻乐见;动静图像的分解、移动、定格、结合;物理过程的动态表现;物理情景的模拟仿真;再加上点、线、面、体的闪烁提示,思维过程的可视性和鼓励性语言等,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我们还可以课件中很方便地插入体现代科技的图片或视频录像,如在“失重和超重”中加一段“神六”宇航员在飞船员中做空翻的视频,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加一段飞机投弹的视频,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制作动画来展现动态的、抽象的物理过程
课堂上一些无法用实验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如天体运动过程及规律、分子的热运动、波的传播与叠加、干涉与衍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氢原子的发光机理等,由于条件有限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感性认识不足,理解不深。但我们可以利用动画进行逼真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场景,将这些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对一些可以用实验演示但无法揭示其本质规律的物理过程的剖析,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加速、偏转、回旋时所受力的动态分析,电感应中磁通量的变化,电磁波的产生、光电效应中光子与光电子的运动等等,这些物理过程包含了大量人眼看不到的变化因素,讲解较为困难,运用动画可以将这些不可见的因素通过形象化的仿真和模拟来展现,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降低思维难度。像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分光仪、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在讲解结构或应用时,有的刻度示数过小,有的拆装不便,不方便课堂教学,用动画可以把小的变大,不能拆的一点点分开,能让学生清楚了解仪器的结构及使用。
(三)利用工具软件能直接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总有较多的数据需要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计算列表法、图像法,当数据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常采图像法,如高一课程中的s—t图像、v—t图像 、自由落体中的s—t2图像、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a—F图像,a—m图像等等,利用 电子表格(Excel)和几何画板(GSP)能快速准确地画出各种图像,在几何画板上画图还可以直接得到直线的斜率、面积、截距等,便于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使探究活动更有效率。
二、利用网络资源
网上丰富的资源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手边有更多的视、听、练的材料可供选择,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看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我们可先给出一些探究性课题,如“摩擦力产生的原因”“ABS系统”“微重力下水滴的形状”等,然后指导学生上相关的网站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整理成果,写成小论文,使得课堂探究学习得以延伸。进一步可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在校园网上,也可以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主题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