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2014-04-29张仲全

亚太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态度价值观历史

张仲全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就历史学科来讲“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难于量化,导致评价时出现困难。我们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学生课堂上所得到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认知是否达成?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值得大家探讨。

一、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专家调查表明,历史教学中重知识教育轻情感培养现象在当前的中学教学中十分普遍。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当前学校中重认知轻情感的情况如何”时,选择“比较严重”、“严重”和“很严重”所占的比重是50.79%,其中认为“很严重”和“严重”的占认为有问题的那部分教师人数的33.53%。当问及“你认为教师在当前教学中有否必要从情感角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时,选择“迫切的必要性”、“必要”和“有一定必要”的教师所占的比重为92.07%,其中认为“迫切的必要性”和“必要”教师占认为有必要的那部分老师总数的55.38%。当问及“你认为当前教学中自己对情感因素的考虑和运用处于什么状况”时,认为自己教学中能想到(包括有时想到)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师占总数99.71%,其中“经常考虑”的教师占50.98%。但在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去实践的教师只占8.81%,尚有42.17%教师仅处于尝试阶段,更有一半的教师处于根本未用的状态。

由此看来,中学历史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现象还非常的严重。多数的教师认为当前情感教育有必要性,但是在真正的实施中却令人感到忧虑。因为教师认识到的必要性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思想上,尚未落实到实践中去。当然首先,这受到“重知轻情”的传统评价体制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一切的教学目标都向着考试的内容看齐,对于考试的内容重点讲述,而对于不考的内容则采取跳过的方式。同时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也最终利用教学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分数决定一切”的大环境下,要真正落实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其次就是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初中历史教学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还在延续,许多学校还是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们也就不得不追求高分数,比较关心考试试卷,你考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为了能让学生考出高分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宁愿多留时间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也不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贴标签、喊口号”。有的教师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时,就告诉学生答题的“技巧”:如果让你回答xx事件受到的启示,你就可以回答“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如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问题的启示,就再加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这种不管学生对问题理解不理解,就让学生按公式化的方法答题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贴标签、喊口号”。虽然这些“标签”“口号”式的答案有道理,但是很显然,这种教条的方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难生成的。

3.教师冒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多种方式:抢答、讨论、辩论、游戏、表演……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将“互动”“参与”变成了形式主义的工具,对教材基本不讲,对学生的各种看法一律简单地加以肯定。这类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一节课下来心中更加茫然,不知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学生自己所有的观点都是对的,还要学校教育干什么?

三、初中历史教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误区

新课标要求我们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大胆的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视野,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并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参与了才不是局外人,不是对着书本的寥寥数语去活人感受死人。这样的历史课堂,才是有声的课堂,才是充满思维火花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平等、民主、思辨、创新的理念随着学生声音渗进了他们的灵魂,真正独立意识的人格正在随之形成。

但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作为或少作为,那么课堂将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互动变成胡动,参与变成演戏。这样的历史课缺少了他本该有的浓厚的历史味道。同时学生在看问题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是多元的,有的甚至彼此是冲突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此时,教师对讨论中的所有观点都简单地赞扬肯定,那么就会使学生陷入价值观取向的茫然之中,甚至形成偏激的,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英国太可恨了,要踏平英国去报仇;有的学生则认为物竞天择,中国战败是应该的,英国入侵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因而要感谢英国。面对这两种迥然相异的观点,如果教师只简单的总结:“大家考虑的很深刻,观点很新颖,老师很高兴,希望保持这种探索精神。”那么,这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就是失败的。

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教学智慧

只有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应做到如下几点。

1.目标定位: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目标定位和选择材料非常重要,教师要有一双感性的眼睛。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只是要求学生达到的一个目标,也是要求教师达到的一个目标,而且教师必须先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只有用动情的眼睛,才能找到让学生动情的材料,而教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寻找材料的过程,寻找材料的过程首先要准确要定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那么教师如何从目标定位,对教材及相关概念形成充分而完整的认识、寻找到有价值的材料呢?

教师应从这些方面着手:①教材是理解概念的首选。②网络是提供广阔视角的重要途径,能带来一定的启示。③书籍是很好的帮手,可以系统深入去理解陌生而遥远的知识。④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感性把握:在理性定位和感性把握过程中,教师对于本课所需材料的判读能力得到加强,下一步的任务是多选好料。按照怎样的标准去选择材料呢?新课程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情境空间,所以材料选择要从这一规律出发,用不同的砖瓦构建不同的空间,让学生层层递进地实现情感的体验与意识的形成。

3.精心删选:材料已经相当充足时,新的问题又随之显现。每一段材料都是自己寻觅到的珍珠,但是这么多的珍珠是一堂课无法承载的,甚至会让学生眼花缭乱,适得其反。因此,为了更有效、而又能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实现目标的达成,必须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一次忍痛割爱,留下的珍珠必须是最光彩夺目的。

(二)历史教学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有所反应

1.历史教学设计要能达到学生愿意接受这些现象或刺激。

如果要想历史教学设计能顺利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适当的学习倾向的话。历史教学设计要能达到学生愿意接受这些现象或刺激,引起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的注意。只有引起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学生才会在历史学习中遇到新情境的时候,与过去自己已有的经验相比照,然后会产生符合其年龄、阅历、心理特点的某种观点,而为检验这些观点进行再学习。如: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生愿意接受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历史现象,就会关心有关近代国际形势、国际问题;开始关注16世纪中期以后中国逐渐衰落和西方迅速崛起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因,才能学好近代史,顺利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历史教学设计要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反应

如果要想历史教学设计能更有效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历史教学设计还要能引起学生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有所反应。只有学生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有所反应,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或现象作出主动、自愿的反应,而且完全致力于表现这种行为,伴随着愉悦和兴奋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自我强化的再学。如学习近代史,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有所反应,他们就会主动、自愿上网查询有关中国近代化的史料;自愿为小组学习提供自己所拥有的历史书籍,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学生主动、自愿在学习历史中阅读《中国近代经济史》。这一主动、自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是一种放松和休息,从而顺利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如前例: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看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肯定这种探索精神。但要立即指出我们学习鸦片战争,不是要你们成为民族复仇主义者、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式的愤青。要学生理解内化: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我们应从战败的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是鸦片战争为国人提供的宝贵教训。要学生生发振兴中华,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21世纪中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自觉树立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宏图大志,继承和发扬历史光荣传统,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具备思辨性、针对性、批判性。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恰到好处的讲解和因势利导的推动,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从史实中得到认识、引起反应,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态度价值观历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新历史
态度决定一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