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音乐情境教学研究
2014-04-29王雪芬
王雪芬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学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注意力难于集中等心理特点,在开展小学生音乐教学时,往往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贯穿于人们的整个学生时代,是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养成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阶段,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对音乐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掌握。要能够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从而清晰地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而且教师要能对教学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只依靠教学参考。此外,教师要能够深刻领悟教材文字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教材进行深入开发。同时,教師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从而选择那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抓住契机,激活学生思维。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1.趣味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喜欢表现自己。通过设置一些课堂小游戏,例如,举行音乐知识比赛、猜歌名、歌曲接龙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搜索信息积累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通过游戏和比赛的竞争,为了个人和小组的荣誉学生会认真地学习,也会主动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合作学习,学生积极主动而富有激情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2.发现学生优点,适时鼓励
小学生渴望被人重视,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虽有师生之分,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机会,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交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下的一种责任感。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锻炼。每组教学完成后,要安排适当的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精心编选测试的题目,逐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好的评价。
3.巧妙设问,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提问与否,问什么,怎样问,都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要选择提问的合适时机、得当的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问题提问选择不当,会打击学生自信,影响课堂气氛。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一些学习视频、教育视频和适合小学生的电影等,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形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配合多种乐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受能力
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带有一些乐器的辅导。如果一首歌曲表演有了乐器的伴奏,会给表演增添不少色彩。同时,乐器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乐器的演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分辨音乐作品的音高和音低的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加强节奏感受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根据节奏打拍子的习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安排,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比如说先让学生学习四二拍子不带附点的句子,然后再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锻炼学生节奏的打法。学生在这种打节奏的训练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乐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给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特点,导致小学音乐教学存在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乐器演奏相辅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献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启学生乐感[J].小学时代,2011.
[2]黄晶.小学音乐情景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