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源于生活
2014-04-29陈建山
陈建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经历了前不久的一堂数学课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那是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有一道题问“至少需要多少钱”,实际得数是15.6元,按照以往解题的习惯,答案应该是至少要带16元钱。我马上请算对的学生举手,反馈一下结果。
当我看到学生们齐刷刷地举起小手时,不禁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这时,李x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的答案是至少要带15元。”李x是一名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他对很多问题都有独特的见解,我示意他说出原因。他说:“上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大杨买球鞋,两双的价钱是48.6元,结果老板只收了48元,所以我想这道题带15元也够了。”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热闹开了。看样子很多学生也有同感,很支持他的想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买东西时,一般都是只付整数,免掉零头。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拘泥于书本呢?
我举手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告诉学生:“李x同学的想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碰到的,但大的商场和超市是按實际的价钱去收的,我想同学们也碰到过,是不是?”学生们点头表示赞同。
我继续说:“那么今天这道题的两种答案放到现实生活中去都是正确的,但是你们在外出购物时,还是应该多带一些钱。如果有的商店不免去零头的话,你带少了就会买不到你要的东西了,对不对?”
“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接着说:“李涛同学很棒,他让我们了解了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情况,同时也提醒了同学们平时应该多观察生活,把数学课堂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我们是不是应该谢谢李x同学?”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