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猴头菇几种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2014-04-29姜宇

农村百事通 2014年2期
关键词:病状猴头菇培养料

猴头菇是一种中低温结实性木腐型真菌,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需半年时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就会引发生理性病害。但若每个环节都能认真细致地管理,就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减少损失。

1.不出菇

病状:袋栽或瓶栽猴头菇,在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长时间不能出菇。

发生原因:猴头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需继续培养几天,加大菌丝量,待达到生理成熟后才会发生菇蕾。如果开袋或敞开瓶口过早,又不采取保湿措施,易使培养料因表面失水而发生干皮,同时还可引起内部缺氧,致原基发育受阻,长时间不现菇蕾。

防治方法:(1)确保菌丝充分成熟。菌丝长满袋后,应继续培养5~7天。发生原基时,再挑出来打开袋口或瓶口,管理出菇。(2)及时补充水分。开袋或敞开瓶口后,及时向地面、墙面、室内空间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5%~95%,促使菇蕾及早形成。必要时,也可采用纱布、报纸覆盖。(3)精心管理。发现料面有干皮形成,及时用小铁钩等工具划破干皮,并用水喷湿培养料,再松松地扎住袋口或盖上瓶口,保持适宜湿度,促使菇蕾发生。

2.幼菇萎缩

病状:猴头菇幼菇生长势弱,颜色变黄,并逐渐从顶部向下变软,萎缩死亡。

发生原因:(1)水分管理不当。出菇期,如果培养料含水量低于45%或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幼小的子实体就会因缺水而萎缩死亡。(2)遭遇冷水刺激。在日常菇房管理中,如果大量使用温度过低的水进行喷淋,也会使幼菇因不适应低温刺激而造成死菇。

防治方法:(1)保证培养料含水量。出菇前检查培养料含水量,如果发现含水量低于50%时,就必须及时喷水,采用注水或浸水措施给菌袋补水,防止后期幼菇生长缺水。(2)保持菇房湿度。出菇期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 80%~90%之间,不得低于80%。如果空气湿度低于80%,即使猴头菇子实体能够长大,也会显得干瘪不新鲜。(3)避免强光曝晒。菇棚和菌袋严禁长时间受阳光曝晒,防止强风劲吹有效的子实体,造成菇体因失水而死亡。(4)禁止冷水喷淋。整个出菇过程中,禁止向幼菇大量喷淋冷水。使用的水可事先放在菇房内,使其自然接近室温,这样可有效防止因冷水刺激造成的病害。

3.珊瑚菇

病状:猴头菇子实体从基部长出分枝,每个主枝上又不规则地多次分枝,形成珊瑚状;有的小枝顶端会继续膨大,形成类似猴头菇形态特征的小子实体;有的子实体在早期就死亡。

发生原因:(1)二氧化碳浓度高。栽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猴头菇呼吸作用加强,同化能力下降,刺激菌柄不断分化,抑制中心部位的发育,致使形成不规则的珊瑚状子实体。(2)营养缺乏。培养料配方不当,养分含量不足,两茬菇后易出现珊瑚状畸形菇。(3)有毒物质伤害。培养料中混有松、柏等树种的木屑,这类木屑中含有大量的芳香族化学物质或有毒物质,使菌丝体生长受到抑制,易形成珊瑚状子实体。

防治方法:(1)精细管理。加强管理,确保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2)科学配料。选择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并精确称量、兑料。(3)严禁使用有毒原料。选择培养料时,注意剔除杉、松、樟、杨、槐等含杀菌物质的树木。尽量杜绝培养料中含有芳香类物质的原材料。(4)及时剔除珊瑚菇。对已发生的珊瑚状菇,及早沿袋壁割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为下茬出菇打好基础。

4.光秃无刺菇

病状:子实体呈块状或球状分枝,表面皱褶、粗糙、无菌刺,菌肉松软、个体肥大、略带黄褐色,但香气、味道与正常猴头菇一样。

发生原因:(1)温度过高。当栽培室内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速度很快,而菌刺生长极慢,产生病害。(2)水分管理不善。空气相对湿度过低(<80%),子实体水分蒸发量过大,而湿度又没及时跟上,致使不长菌刺,形成光秃菇。

防治方法:(1)控温。气温高时可早晚通风换气,午间气温高时不通风;加盖遮盖物;向空间或薄膜上喷冷水等,控制温度在15~22℃。(2)保湿。可采用地面喷水、空间喷雾化水、畦沟灌水以及增加喷水次数等措施,来保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加厚遮盖物,减少阳光透射,降低水分蒸发量。(3)控温保湿相结合。既要满足猴头菇子实体对温度的需求,也要满足其对湿度的需求。

(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场 姜宇 邮编:472100)

猜你喜欢

病状猴头菇培养料
碧桃穿孔病的防治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探究
马属动物肠阻塞病因及诊疗措施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猴年吃点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