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改结合,提升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

2014-04-29帅小玲

亚太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病同伴习作

帅小玲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的确,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当前小学生习作现状

笔者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1.畏难习作。问卷调查显示38%的学生习作时有畏难情绪,喜欢习作的学生只有32%,76%的学生是在老师布置后才完成。2.疏于修改。调查显示,30%的学生会自觉修改,更多学生依赖于老师的布置和指导,缺少主动表达的愿望。3.不愿重写。批改方面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对于第二次习作,56% 的学生不乐意。

那么,学生习作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我们又对四年级一个班50名学生完成一次作文后做了调查,调查显示:1.内容虚构化。提起难忘的事就是上学忘了带书本或是笔之类的,同学二话没说借我用;或者写爸爸、妈妈半夜送我上医院;帮助盲人过马路等等;要写老师,总是夜深了,还看见老师办公室的灯亮着……2.过程简单化。数学课复习简单运算,我快马加鞭,很快完成。“做完了!”我兴奋地把作业交给老师检查,老师用红笔打勾,一路过关。3.结构模式化。比如写游记类的文章开头大多是以排比的形式开头:“我游览过……的华山;……的黄山;……峨眉山……;但是最让我难忘的是去游览……”4.语言程式化。写奶奶教育自己爱惜粮食的话:“你怎么这么不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难道你们老师没教过你吗?”奶奶像老师一般背起古诗来!

二、精当讲评,为“改”奠基

要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老师的讲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精当讲评,是为学生的“改”奠基。教师讲评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欣赏、挑刺、训练。

环节一:欣赏——让作文自信起来。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欣赏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的一个标点,一个好词,一句佳话,都能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习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一致的。

环节二:挑刺——让语言干净起来。要诊断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病,语文老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有敏锐地看出语病的真功夫。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读读学生的习作,结合此次习作要求的侧重点,整理出有突出语病的句子和段落,做到有针对性,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环节三:训练——让能力发展起来。教师批改时,发现学生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叙事,要寻找故事曲折点;故事,要寻找内心的曲折点。这样训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思想,训练点选点精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四、以评促改,方法跟进

1.读一读——自我发现。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为我们指明了习作修改的方向。因此,学生完成习作后,一定要多读几遍,边读边看,一看读是否有错别字,二看标点是否正确,三看有无明显错误的词句,词句修改属常规修改,应该贯穿于每次习作修改训练中;其次按叙事类、状物类、想像类等不同习作要求进行重点修改,如果需要,时间可以预留充足一些。

2.画一画——自我欣赏。学生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的,因此,习作中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开头结尾等,用笔画出来,在写得好的地方写上“自荐”的原因。我们在批改的时候,可重点看学生“自荐”,用“童眼”看“童心”,就会在学生习作“闪光”处和学生心灵契合。

3.评一评——同伴互助。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的建议比教师的评语更直观、更易接受。首先同桌或分小组相互阅读,与对方商量需要修改的地方,用修改符号做好记录,然后根据同伴的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把自己修改的地方读给同伴听,分享习作的乐趣。在互改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认识不断提高,做到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教师要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互改中遇到的问题。

4.改一改——自我完善。习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谁都很难一次习作成功,因此,对于习作教学而言,有必要进行“二次作文”。二次作文是讲评修改完成一次习作,学生对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明白了,教师引导和鼓励进行第二次写作。二次习作一定要在习作批改和讲评的基础上完成。基本的做法是让学生将修改过的、带有修改痕迹的习作整整齐齐地抄写下来,在班级展示,鼓励学生进行二次习作。这样的做法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猜你喜欢

语病同伴习作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省略主语不是语病
——也说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处“语病”
习作展示
媒体常见语病辨析六例
抓住特定词语辨语病——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语病题分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