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岁宝宝活动中表现的分析与思考
2014-04-29吴白桦
吴白桦
现在的年轻父母,普遍存在重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尽一切能力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这一切因素,往往只注重以成人的思维来引导孩子,脱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无形中丧失了教育的良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指导家长如何育儿与教育幼儿同等重要。这两者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结合2岁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应加强指导父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使亲子活动发挥有力的教育作用。下面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一、表现与分析
案例一 :这是我的小马
倪远航拖着小马来“盖高楼”,于是我走过去对他说:“工地危险,小马快离开!”听了我的话,远航看了看我,骑上小马走了;骑了一会儿,他离开小马去玩“夺红旗”。星靓的妈妈和星靓一起比赛骑小马,星靓乐得呵呵笑。远航看到后又跑回“骑小马”的场地,这时“小马”都被宝宝骑走了,远航抓着近在身边的谢俊毅的“小马”说是他的,两人拉拉扯扯。两个宝宝的妈妈急忙跑过去,远航妈妈一把拉住远航:“你干嘛抢别人的东西!你怎么这么坏!……”远航一边抢一边哭着说:“这是我的小马、这是我的小马……”最后谢俊毅宝宝含着眼泪去玩“盖高楼”的游戏,远航骑上小马去追星靓……2岁多的宝宝已经有了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总是从“我”出发,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而有的父母对这一问题认识比较模糊,把宝宝的“占有”现象归结为自私、不听话,不考虑宝宝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是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宝宝的占有欲,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案例二:不给我,我就哭!
“注重个体差异”的原则,在亲子活动中,我们提供多种练习材料,让宝宝按自己的需求选择。一次性出现这么多品种的玩具,许多宝宝非常兴奋。根据我们制定好的规则“会遵守规则的宝宝先选择”,有的宝宝拿到自己最想玩的玩具开心的游戏,杨睿彬一看到玩具越来越少,还没有等到请他就急着起身上来。妈妈抱住他说:“等一下老师就会请你拿玩具的。”“不给我,我就要哭了!”杨睿彬躺在地上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妈妈。妈妈耐心地劝着:“乖,快起来,你起来了就是最乖的……” 杨睿彬不理睬妈妈的话语,任性的一边哭一边大声喊:“我要玩、我要玩……”最后因为影响到其他宝宝的正常活动,妈妈只好将睿彬抱出活动室,继续进行劝说。亲子活动明显的呈现出宝宝平时与家长的相处方式。没有任何一个宝宝天生就任性,很多时候宝宝的任性是家里人对某些问题的不当处理,过多地满足宝宝而引起的。我们提倡尊重宝宝的权利,但不是无限的满足,而应该有一定的范围和尺度。当宝宝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采取哭闹的方式时,我们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宝宝:“发脾气、大哭大闹是没有用的!”从而帮助宝宝慢慢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
二、反思与启示
首先要尊重宝宝,正确看待宝宝的个性特征。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出现逆反心理,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抢玩具、咬人推人等状况也常出现在2岁左右宝宝的行为中,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对于宝宝的“占有欲”,爸爸妈妈和教师要正确解读宝宝的行为,倾听他们的需求,耐心细致的做工作。
其次要精心准备,确保亲子活动顺利开展。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们感到家长希望了解自己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活动的迫切心情。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确保每次的活动能成功顺利开展。老师应注意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做到有计划的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关注活动的时效性。布置好明亮宽敞、温馨舒适的亲子活动环境,避免宝宝受干扰转移注意力;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容,说话声音柔和,始终面带微笑;要根据孩子和家长在园时间短,选择符合2岁宝宝年龄和发展特点、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将教材内容精选,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安排的。
再次要注意分享交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父母教育观念是育儿成功的核心成分,它决定着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的目标、态度、方法,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最终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科学育儿观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家长在学习交流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定期邀请一些专家来讲座和咨询,她们为年轻的父母们带来了各方面的育儿知识和经验,还就一些热点问题与家长们直接对话,使家长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