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合”促“三和”,不同而都好

2014-04-29刘强

亚太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一流目标差异

刘强

长期以来,教育界就有一个命题始终困扰着所有的学校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那就是:“学校由强变弱易,而由弱变强难,持续稳定发展难”。纵观教育之林,不乏多年炼成的名校、强校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短时间内就犹如过山车一般滑而再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考量其中缘由:有的是校校合并,有的是异地搬迁,有的是偶发事件特别是安全事件处理不佳,还有的是政策走向把握不准,校长易人,机遇丧失等等。失败的原因千差万别却都让人扼腕痛惜。

反是观之,薄弱学校的成长之路则艰辛痛苦得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无私的奉献。我们知道,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发展往往带有较大的惯性。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的点滴积累要想“朝为耕田郎,暮登天子堂”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怎样进行有效积累?创建“三合”促“三和”,不同而都好的学校文化,是学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视角和策略。

“合”的内涵

“合”多指“合作”、“融合”、“聚合”、“汇合”、“集合”、“整合”等等。它强调的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集体通过共同的精神纽带、价值观念聚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最终实现集体这个大“我”,每个居于其中的个体这个小“我”的均衡发展。具体来讲,包含三个方面的合:

(一)目标合——学校“合”文化的基础

目标是学校一切办学行为的标杆,一个适合的目标将成为全校师生共同为之拼搏的指路灯。一般而言,办学者都期望创建“硬件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口碑一流”的一流名校。而问题是大部分学校尤其是一些眼界不高、境界不深、品位不够的学校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主流价值还远没有成为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相反,价值的多元化取向、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的差别使得大家的思想、行为千差万别。其实,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教师,如果自我目标与学校目标不相合拍,边缘化的风险就渐渐袭来——只有集体认同感强的人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如何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将“自我小目标”与所在集体“大目标”有机融合,显然比凭空编造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宏伟目标”更重要。

(二)人心合——学校“合”文化的关键

现代教师心理学告诉我们,群体的高凝聚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而学校的凝聚力又集中体现在个人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上。当群体成员在目标上能合时,群体就有了将成员联系起来的灵魂和纽带。但是,要想真正实现人心合还要做以下的几个工作:一是建立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的行政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去影响学生、影响家长、影响社会公众。实现“人心合”;二是倡导以身作则。学校的核心力量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家庭、对待苦乐与利益,一般老师势必会以他们为榜样,或积极或消极或有责任感或无所谓。所以团队中必须有一批中坚力量作好示范;三是人人都要有危机意识。当师生们感受到外部变化可能带来的退步危险时,可以提高群体价值观念,增强人心合的可能性。

(三)文化合是学校“合”文化的升华

学校的文化建设可在四个层面来进行:一是“管理文化”。 领导班子勤政、廉洁、高效地建设“学习型组织”,树立“管理即服务”、“以人为本”的观念;二是“教育文化”老师们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形成“互动、平等、合作、创造”的课堂氛围;达到“求真、求美、求精、求淳”的教育理想;三是“班级文化”。学生在班级中学会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感,发掘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当代独生子女稀缺的资源;四是“环境文化”。从一草一木、一字一画、一言一语中去春风化蛹,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美的教育。

“和”的内涵

“和”多指“和谐”“和睦”“和解”“调和”“祥和”“和平”等等。显然 “和”就是一种品位,一种风格,一种目标了。“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创新时代的本质特征是要求人具有扎实的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严谨的科学精神,又要有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关怀。我们在教育老师和学生时,就是要引导大家从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其他方面的误区中跳出来,实现人的各个要素得以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规范建设使团队的外在维系得以强化,但团队中内在非强制维系——信念和人际关系的强化更重要。和谐的学校和培养和谐的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实现和谐的学校发展

对于一个把质量视为生命的学校来说,拼命的提高质量是可以理解的状态,单纯的强调质量提高的单兵突进也不足为奇,但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学校各种系统失衡,各种利益矛盾体可能会激化互相矛盾,最终阻碍和迟滞学校发展。所以我们主张质量是生命线,校风是风景线,安全是警戒线,后勤是保障线。只有这四个方面和谐的而非平均的,全面的而非片面的,重点的而非单一的共同发展才有和谐的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教师队伍由于年龄,学历,职称,个性,专业,愿景,素质等的不同,导致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状态,能力,特点等又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正视差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鼓励差异,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宽容,大度,自信,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保障。

(一)正视差异

教师的发展情况复杂而有趣。从教师发展的需求来看,不同层次的教师的目标追求,发展潜能,发展方向,是异于他人而存在的;从教师的个性特征来看,有的沉稳,有的激烈,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有的能言,有的口纳,不尽相同;从教师的能力特长上看,有的长于赛课,有的内功深厚,有的教学一流,有的教育深入人心;从教师队伍的任课风格形成上来看,有的活跃,有的幽默,有的深刻。差异是客观和真实的存在的。

(二)理解差异

作为社会的人,在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活动中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同时解构主义的理论又指出:在组成一个人的各种身体的、心理的、思想的、品质的、能力的整体素质发展上,可能会存在差异甚至明显的指向性,并可能在这个人的综合表现上起着主导作用。故必须从“补短教育”和“扬长教育”中吸取合理和平衡的内核,把人作为全面整体的统一个体,关注身体和心理、关注物质和精神、关注自然和社会,促进他所具有的优势成其为优势,弱势能得以改善,避免偏执于个别难度的发展而损害整个人的全面发展或各维度并进发展而不是有重点发展。

(三)尊重差异

交响乐之美就在于将一些音色、音质、音调各不相同的乐器通过高明的指挥揉为一体,给人以最和谐的精神享受。学校之美就在于将一群种种特质各不相同的人们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愿景而奋斗,给居于其中的人们以最大的幸福指数。在现实世界,互有差异的人、事和物之间应当是以一种完善、美好的关系性共在的状态。在不妨害彼此间的独立存在的同时,又互相配合协调得当,比例恰当,力量均衡,整体功能优化,平和无冲突且共同促进是“和而不同,谐而共进”最佳的状态。

(四)鼓励差异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精神共同体,也是由各层面的硬实力、软实力共同组成的精神传承体。在学校中,每个人都有享受平等、均衡、优质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权利;每个人都有选择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方向的权利。学校必须给每个人足够的自由时间,自由空间和自由思维。

总的来看,可持续学校的建设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理念进行变革,形成学校秉承传统而又“自新、常新、创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成功观;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的分析,预测,规划,调整和反馈的变革;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变革;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温和式变革,局部突破再到全域的变革。而文化建设是最为艰难却又最为深刻的累积式变革的最佳方式。

猜你喜欢

一流目标差异
相似与差异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找句子差异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我们的目标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