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作文学生主体活动的再现与表现

2014-04-29张永利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张永利

摘 要:一提到写作,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教师认为:学生题材陈旧,观点老化,空话套话多,缺乏个性。学生认为:没什么好写的。从唤起经验、启发思维、触发情感三方面来指导学生写作文。

关键词:题材陈旧;缺乏个性;唤起经验

一、唤起经验

每个学生都有胸中的积蓄,都有沉淀的记忆。要再现它,必须先唤醒它。要以教师的心去温暖、发现学生的心。能够密切联系表象、復活表象的词语,只有在师生这种“以心见心”的情感交流中才容易找到。

二、启发思维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作文最容不得“模式”。事物千差万别,人物心面各异,不是任何“模式”可统辖的。有的教师无视客观现实及其变化,无视作文主体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反应,对每篇作文写什么,用什么材料写,怎么安排材料,“头、腹、尾”怎么写,甚至词语的使用都严加限制,这只能起到束缚学生思维的作用。

作文是智力活动。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活跃,则观察入微,分析敏锐,文思活泼流畅;思维呆滞,则视听不灵,反应迟钝,文思狭窄凝滞。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吐胸中积蓄,抒真情实感,甚至师心独见,发人所未发,就必须以活跃思维为前提。那种“童稚无知,当施死法”的观点与做法,不仅为现代生理心理学所否定,而且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成功经验所反驳倒。至于每篇作文,都应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及讲究恰当的表达方式等,这是必遵的规矩、规律,与公式化的“模式”完全不是一回事。元朝郝经说得好:“文有大法,无定法。”我们说作文的规矩、规律,就是作文的“大法”。作文指导的特点是教师“导写”,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触发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要发掘学生胸中的积蓄,唤起他们沉睡的记忆,点燃他们心头的火花,就需要帮助他们找到触发主体情感的媒介,这可以是景,是物,是人,还可以是恰当的赐予。这种种媒介,犹如爆竹上的“引信”,释放能量的“阀门”,足以使作文主体“情动辞发”或“见题动情”。一朵春花,一团荷叶,一树红枫,和风丽日,雨雪纷飞,触景生情,能不忆旧思新?……通过这些题目和词语,有可能联系表象,再现一番情味。

总之,结合一定的生活情景,凭借作文主体的真情实感,借助可以波动“兴奋点”的词语,包括教师简洁、自然动情的导言,是可以找到通向作文、写好作文的感情之线。“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也许永远不会过时。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