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错”精彩起来

2014-04-29沈飞英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错误资源

沈飞英

摘 要: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但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妙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不仅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而且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利用来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课前预设、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和课后反思提高,从而提高对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错误资源;预设课堂;生成课堂;课后整理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们一方面普遍感到课程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对课堂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学生资源缺乏认识,忽视对学生错误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致使大量的有价值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流失。教师应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在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抓住课堂教学的良机,宽容学生的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在糾正错误中开启智慧之门,迈入知识殿堂,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呢?

一、错误“将来时”——预设课堂

错误“将来时”是指学生学习产生错误之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要全面了解学生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技能技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零起点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学生,甚至哪个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解题技能等方面可能发生的错误状况,要给学生错误的暴露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必须对教学情境的预设留下足够的空间,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效性。

1.教师自设陷阱,以儆效尤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有的放矢地编造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选项,在易错的节骨眼上布置陷阱。

如:在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内容时,创设这样的改错题:某校高一同学在观看校园“纪念国庆60周年”的历史板报时,看到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段文字:1919年,五四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初步成果,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通过北伐战争,收回了武昌、九江英租界。192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洛川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结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学们看过这段文字后,纷纷说其中有些表述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这段文字表述中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或改正。

面对教师设置的陷阱,学生会经历深刻辨析,并开始自我反思。发现自身思维的薄弱环节,并最终从陷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大有裨益,而且可以预防学生“重蹈覆辙”。

2.诱导学生出错,防患于未然

有时候教师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再引导学生从自我错误的迷茫中走出来。能唤醒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

如:这样一道题目: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理学的出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感觉学生对“市民阶层”认识不到位而容易忽视这一重要信息。我估计“理学”这一项也会选,所以就把选项进行调整。把B项改为四项都选。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B项。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理学的出现”是唐朝以来重要的文化成就。再仔细分析题意,发现原来审题出现了差错。如果不更改选项,学生就能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错误”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制造一点“错误”,给学生一些“包袱”,触发认知冲突,活跃学生思维。

二、错误“进行时”——生成课堂

1.善于倾听,发现学生错误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大大增加,随之出现的信息量大增,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要在倾听中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把学生的错误信息也看作是孩子的思维火化。其次,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通过错误资源判断出学生困难的焦点,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和蕴含的思维方式。

如:在教学“‘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环节:针对陈水扁所谓“公民投票”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的言论你怎么看。

学生甲:台湾是我们的,不能坐视不理。

学生乙:现在我们强大了,小小的台湾不是问题。尽快武力解决。

学生:议论纷纷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是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导向者、设计者、帮助者,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究者。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去,并对“台独”的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清了陈水扁等台独分子的分裂言行。

2.将错就错,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理

【教学案例】:某教师在讲授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时,为了能使学生充分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文革时期的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吗?这样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有同学讲:文革时期的毛泽东的思想不是毛泽东思想,因为它是错误的。这个同学刚讲完,马上就有同学反驳说,文革时期的毛泽东的思想当然是毛泽东思想,因为它也是毛泽东的思想。面对第一个同学的认识,教师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就此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对这个结论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互相争论中认识到自己在思考问题中的不足,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改进。

【教学反思】: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人犯了错误,别人说他错了,他还认为自己是对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后,他才会知错改错,接受教训。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学生的错误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其暴露错误,并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这样不仅能让使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而且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可信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學的效果。

3.就错改错,让学生在求异中发展

【教学案例】:教师在讲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兴起”这一节时,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近代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你会选择在甲午战争后创办企业吗?”面对这一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会,这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有实业救国的思想。”有的同学说:“会,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了,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有的同学讲:“怎么可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受外国人压制,傻瓜才会在这时创业。”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教师并没有指责这位同学的观点,而是微笑着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讲理由。这位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认识中不全面的地方,从而不断改正自己的认识。

【教学反思】:学生获取知识,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错误,但学生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进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藏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要我们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机会,让异样的声音有机会陈述,同样的声音将如珠玑落盘,悦耳动听。

三、错误“过去时”——课后整理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将课堂中观察到的学生的错误资源,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形成学生的学习资源库,作为今后教学的资料,从而为提高教学的效果积淀丰富的、可靠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错中有序,错中存真。学生的错误虽有不可预见性,但却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其中蕴涵着宝贵的“亮点”。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牢固树立“错误是资源”的意识,正确地对待错误,独具慧眼并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我们要让“错误”精彩起来。最终,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历史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二高级中学)

?誗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错误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巧用“错误”创高效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妙用错误资源提升课堂效率研究
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