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014-04-29冯琳章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舞台表演

冯琳章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转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的质疑,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手实验;小组竞争;舞台表演;历史想象;质疑陈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以往历史学习中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提倡用参与式教学活动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学习中不断得到发展。

中学历史学习目标包括两个层面:(1)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合格公民,使之具有独立、理性、宽容等品质的现代公民素养;(2)符合中学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学科技能的养成。正如聂幼犁先生所说,历史讲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情,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博大精深,既宏观又微观地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而传统的课堂教师成为权威的主宰者,学生被动、机械接受学习,极大地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与新课程改革相悖。

学习金字塔理论揭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是不一样的。被动的单向信息输入方式的学习保持率是最低的,而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越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保持率上则是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主动、参与、体验等方式将成为改变当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为有效途径之一。

一、动手实践,落实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课前要求学生动手搜集历史信息和资料,课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体验学习的乐趣。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甲骨文基本上是象形文字并理解其造字特点,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几个常见的甲骨文——日、月、牛、羊、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让学生动手在橡皮上雕刻几个字,拓印在白纸上,体会雕版印刷的发明过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让学生动手设计“北宋、辽、西、金、南宋建立简表”,了解这几个政权的建立情况。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加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理解,避免呆板单调的讲述和生硬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加强了知识的落实,也很好地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小组竞争,合作学习

竞赛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的竞争意识,将竞赛引入课堂,会激活学生好胜、不服输的性格特点,形成互相交流,互相超越,你争我赶,共同进步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学习注入生机与活力。为了胜过其他小组,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高效的协调与组织,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七年级历史下册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围绕“唐朝的繁荣昌盛表现在哪些地方?”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进行竞赛。先在小组充分讨论,后选出代表互相辩论,一时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大家把课前所收集到的图片、诗歌、文章、地图和仿制唐三彩纷纷展示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以所提供资料内容翔实且最有说服力的小组获胜,全班以掌声给予鼓励,进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舞台表演,体验历史

教师可抓住学生好动活泼、表现自我的这一闪光点,变课堂为舞台,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表演历史剧、小品、相声等,为学生转变学习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舞台,让平淡的学习与生动的表演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上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让三位学生表演了小品《陈桥兵变》,使学生了解了北宋建立的过程,展现历史场景。如:上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时,让学生表演了历史剧—《举子赶考记》,把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不同心态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虽然学生的表演不是完美成熟的,但真实的表演拉近了历史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亲身体会历史,展现历史场景,将“书本上的历史”以娱乐形式表演出来,使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学会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历史想象,回归现场

历史课是一门严谨科学的课程,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学习历史中需要对历史知识进行丰富想象。通过正确合理联想,使教材零散的知识能有严谨的逻辑、清晰的脉络,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自主体系构建水平。如: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让学生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随著“嘟嘟”的号角声,十几个北京人从山洞里走出来,他们手里拿着弓箭、木棒、石头,一起到森林里狩猎。他们发现了一只老虎,用箭射伤了它,其他人用木棒、石头向受伤的老虎发起围攻,老虎在哀吼和呐喊声中死了。傍晚,“北京人”抬着老虎回来,他们在洞前生起火堆,用锋利的石刀把老虎肉分成十几份,在火中烤熟后吃。大家都很兴奋,妇女、小孩围着火堆一边吃,一边跳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就是“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和新奇让我们为之赞叹。由此引起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无法达到的。

五、质疑陈见,突破定势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引发思维活动,形成探求、解疑的强烈愿望,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就是一种较好的作法。如:教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中的“西安事变”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处置西安事变中被捉住的蒋介石?尽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显得幼稚,但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关键是教师要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乐于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和习惯,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大胆提问,拓展思维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从教育的情感因素去感化学生是不够的,还要想好方法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索问题,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转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学生学习“西安事变”一课,教师提出一组问题引发学生的层级思考:什么是西安事变?主要涉及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的立场和动机分别是什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怎样的处理办法是最合适的?为什么?如果中国共产党当时乘机消灭蒋介石会对时局产生怎样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创设些接近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同时又能涵盖这一节课的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更容易达成学习的三维目标。

七、创设情境,达成目标

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是不可再现、不可重复的,而初中学生在生活阅历与抽象思维方面的不足,使得历史学习和理解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应在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撑下,尽可能地创设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现场,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让学生成为历史事件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如:运用音像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学习古代史时可以选择恰当的电影、电视剧片段或考古纪录片;学习现代史,可以利用真实的历史纪录片或历史人物的录音等。如:可以播放3D复原版《圆明园》光盘,展示在圆明园被毁之前的状况,感受古代皇家园林风貌,促使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同时为近代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埋下伏笔,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八、引导阅读,积淀素养

文本阅读是学生基础的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把历史教材当作文本阅读的素材,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阅读。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加强积累、积淀人文素养。如: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十五讲》《白话史记》《上下五千年》,柏扬的《资治通鉴(白話版)》,钱穆的《中国历史政治得失》等等,通过推荐、导读、交流、分享等环节,引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并使他们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知识积累的机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乃至文科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有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学)

?誗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舞台表演
试论舞台灯光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声乐教学改革中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浅谈歌唱中的舞台表演艺术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浅析如何在舞台表演中把控紧张的心理
话剧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表现力
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