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析
2014-04-29刘庆柱
刘庆柱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果实,又是思维活动的工具。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思维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切实重视对学生进行兴趣方面的培养。目前,不少小学教师都意识到了兴趣对于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培养。
一、教案设计要情境化
教案设计是教学的第一步,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就是要在教案设计上下工夫。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小学教师在教案设计上情境化,所谓教案设计情境化,就是教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爱好等各方面的需要。如果具备了这一点,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做如下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一是收集人民币1分、5分、1元(纸币和硬币)、5元、10元、20元、100元各一张图片,把这些图片放在PPT中。二是给每一张图片配备语音,通过图片自我介绍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面值。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授课。首先让学生在脑海里想一想人民币是什么样子。其次,让学生回答自己想到的人民币的样子。再次,用PPT分别展示每一张图片,并让学生回答每一张的面值是多少。最后,教师操作,通过语音的方式告诉学生答案。
由此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情境化的氛围之中,在这种教案设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语音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久而久之,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扎实做习题,培养思维逻辑性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依赖于直观材料,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具有准确丰富的知识,教师就必须用合乎逻辑语言的指引。最后学生的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抽象感悟出本质特征。
每位数学教师又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锻炼和培养。例如,小学生都要学习的乘法口诀。在计算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的速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去进行一次速度的练习,教师可以说出乘法口诀的前半句,让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回应的状态。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时刻注重知识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在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会做,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所讲述的思维过程给予肯定或者纠正。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不足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时间,教师采取指名发言、互相讨论等方式,但教师应有意识、重点地帮助辅导成绩差的同学,鼓励差生积极发言,增强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便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学会合作
未来的社会发展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竞争意识,更要具有合作生存和合作发展的意识。小学课堂是老师、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数学知识与思想的场所,教师的指引是学生自主合作學习的保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桌或者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目标,相互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数学知识、完善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性格在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提升,个性得到激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位老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创新的教学内容机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成功,从而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蒋世雷,傅玉蓉.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实验报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卧牛小学)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