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创导入,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2014-04-29朱斌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导入高中生高中数学

朱斌

摘 要:“第一印象”是心理学所着重研究的重要领域,鲜明地影响着观察者的观念和评价. 而“导入”正如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给予学生的“第一印象”塑造,深刻地影响着高中生对既定数学课堂教学的态度和行为. 因此,笔者将着重探讨高中数学如何营设一个良好的导入环节,具体从精简、纯正、活泼以及多样四个原则进行了述说.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入;高中生;有效性

“第一印象”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第一次交往后给对方留下的具体印象,如“杀鸡儆猴”、“新官上任三把火”、“下马威”等名谚都是“第一印象”所指向的具体范畴,这种印象可以以穿着为主,可以以外貌为主,也可以以性格为主,但其有真伪之分,而当局者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获悉. 一般来讲,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使被感知者更加具有凝聚力,而当感知者对感知对象产生不好或厌恶的印象,感知者便会采取抵触情绪以避免与其进行进一步交往和活动. 而导入作为一种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第一印象感知,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学生良好的印象效应,以驱使学生积极、乐观、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采取某种抵触的情感来规避内心不想接触的事物. 高中生虽然已经能够从基本的感性经验思维过渡到理性思考的阶段,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有较为自主的行为趋向,但这种独立且成人化的思维也为高中生带来了选择的自由空间,如果学生不能在导入中寻得利于自身的元素,高中生便会受到自身半成熟、半幼稚的冲动心理影响,宁愿自己自学也不愿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取得预期的成效,首先必须塑造好导入这个第一印象,多从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多考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风格,以避免高中生对数学产生负面的“成见效应”.

精简:避免顾此失彼

研究表明,有许多高中数学教师,特别是新手型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导入的“精彩”和绚丽,经常带着学生沉浸在导入的活动情境中,不能自拔,生怕打破学生的美梦. 其实,这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广泛存在,当学生很投入地沉浸在教师所设置的导入情境中时,教师怕终止其活动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反差,而影响新课的教学,所以,很多时候,高中数学的导入环节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活动课、音乐课、视频课等等,脱离了数学课程的本位归属,形成了许多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 所以,高中数学导入环节设置的第一个原则便是要“精简”,教师要严格预设导入所花费的时间,且能够保证导入发挥到应有的成效.

例如,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时,为了先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法有一个实践性的感知,且为本课所教授的“斜二测画法”做铺垫,教师设置了一个“绘画比赛”的活动,即:

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奶粉瓶(呈圆柱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奶粉瓶的形状,看谁画得最像,最符合实物的一般模型,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将其推荐给美术老师,让美术老师为其表现加分.

课堂小记:在数学课堂中能够出现绘画场景,本身就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再加上有奖励的因素存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散思维,尽力将奶粉瓶画得生动、美丽、逼真,有的学生甚至画出了奶粉瓶上的图案,更有甚者,直接拿出彩笔进行涂色,绝不放过这一次比赛和加分的机会. 结果,当教师问询学生是否完成时,学生竟然还沉浸其中,有的甚至才开始动笔,教学进度被完全限制了.

反思:这个导入本身的意图和想法非常好,能够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直观图的画法,再配以专业性的画法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学好本课知识,但是,其在设计上有所欠缺,没有向学生规定好绘画的要求和原则,导致学生将导入环节变成了一个“美术绘画”环节,占用了教学时间不算,还由于“走调”而导致导入陷入无效状态. 因此,教师在导入设置时,应当要求学生所要画的是“简图”或者“直观图”.

纯正:围绕教学主题

高中数学更加注重细节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运用,通常围绕一个既定的数学知识而展开课堂教学,所以,高中数学的每一次教学都具有一个明确且清晰的教学主题,导入环节的设计应当服务于这一主题的内容和思想,否则,前后不一致或脱离主题的导入会使得高中生“一头雾水”,本来是降低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导入,反而会成为制造学生困惑的机器.

例如,教学《简单随机抽样》时,教师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设置了一个与抽样问题有关的问题情境,旨在将学生引向抽样学习的大门口,具体如:

教师:某质检人员要对红星公司所生产的一批果冻进行质量检测,看其是否有使用违禁添加剂,假如你是这个质检人员,你将如何来展开检测?

学生1:一个个检测过去呗.

教师:嗯,一个个检测能够保证检测最准确,但这是一批果冻,肯定有很多,一个个检测,就太浪费时间了.

学生2:每一箱拿一包出来检测.

教师:嗯,还有其他看法吗?

学生3:从里面随便拿出一部分来检测.

教师:嗯,这两个同学都是建议从中拿出一小部分来进行检测,即抽取一定量的果冻作为检测的样本,在面临检测对象的量很大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为什么我们抽取一部分来检测就可以了呢?

学生陷入沉思当中,有的学生由于一时无法理解,便开始窃窃私语.

教师趁机“火上浇油”,继续提出问题,为学生制造适切的紧张感:

“如果让你来抽取一定量的果冻作为检测样本,你将如何来抽取呢?”

反思: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创设案例,旨在教学前就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冲击,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增强学习动机.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整个导入的流程都紧紧围绕“随机抽样”中“为什么要用随机抽样”及“如何展开抽样”这两个核心知识点而展开,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猜想,再引导学生展开系统学习,学生对这个知识便更加在意,更能够习得“简单随机抽样”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活泼:加入生动元素

导入的一个基本作用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生活表象、游戏活动以及活动表现等各种形式先行表露出来,让学生在新课开始时先获得一个直观化的感知和认识,激发数学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与激情. 所以,要将导入“包装”成具备这种特效的教学活动,还应当坚持“活泼”的原则,积极在导入设计中注入生动元素,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可感知化,才能使高中数学学习富含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指数》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直观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指数的性质,将抽象的指数函数变得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如:

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请大家拿出一张作业纸,并对折一次,将纸分成两半.

学生依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折叠.

教师:请大家再对折一次,这时将纸分为了几块呢?

学生:4块.

教师:那再对折一次呢?

……

这个折纸游戏是最贴近指数以及指数函数的例子,教师能够巧妙利用,便能帮助学生在亲身动手实践中,零距离感受指数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指数的基本性质,而且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折纸的意图,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动机便由此而生.

又如,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时,教师通过引进竞赛方法设计了练习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构建起旧知与新知的桥梁.

请同学们自觉完成下列三道习题,同桌间进行互相比赛,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说出答案,并能阐明其中的原理,解答出现问题的,也由同桌间讨论解决:

多样:注重形式多元

高中数学课程是由一系列单一的数学知识有机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结构特征、教学方法和环节设置,千篇一律的导入套路也就必然行不通,所以,高中数学导入环节设置还应当注重形式的多元.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在基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变换运用多种导入形式和方法,以保证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获取最贴近的导入设计.

例如,教学《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的《平面》这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在设置导入时,可以有多种方法供选取,如:

问答法: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面、湖面、墙壁以及马路都是以平面的形状展现在我们的视觉中,给予我们美的感受,让我们无比向往. 你能继续说出更多的例子,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几何美的存在吗?

实物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平面的实物的照片,让学生欣赏和感知,并利用身边的资源,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天花板等,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实物,认知平面的存在和形状,为本课所要学习的平面知识作奠基.

预习检测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自由说“平面的表示方法”,并指名学生到黑板画出平面的一般表示图形,直入教学主题,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成就,还能在一开始就给予学生先入为主的感知,让学生在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学到教学的重点知识.

……

反思:导入是教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表现教学艺术和智慧的最佳场所,导入的方法只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以及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多种方法并行使用,这都要依赖教师独到的数学教学素养.

结语

高中生虽然已经逐渐具备成人的思维特征,且也养成了比较稳定的注意力品质,但半成熟、半幼稚的他们仍然需要外力来点燃他们的激情之火,更何况人是一种具备独立思想的群体,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也会做出合作或抵触的反应,所以,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从导入环节的设计开始,让导入环节在高中生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促进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教学配合行为,从而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快乐殿堂.

猜你喜欢

导入高中生高中数学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