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枕草子》中“物哀”思想的体现

2014-04-29施海燕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视觉性物哀色彩

摘 要:从文学表现意识来看,《枕草子》是以“趣味”(をかし)为美学基调,同时传承并进一步发展了“物哀”美学思想。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枕草子》中对光和声音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表现“物哀”这一美学思想。

关键词:《枕草子》;物哀;清少纳言;色彩;视觉性

作者简介:施海燕(1982-),女,甘肃兰州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0.引言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代表了日本随笔文学的最高水平,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一起并称为“平安文学双璧”。作者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的笔触,使《枕草子》作为日本古典典范至今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1.《枕草子》與“物哀”美学意识

从语源学的角度来看,“哀”(あはれ)源于古代日本语 “あー”和“はれ”两个感动词。“哀”(あはれ)是表达快乐、悲伤和惊讶等复杂感情的感动词。“物哀”是日本平安时代的重要的文学和美学理念之一,它指由所见所闻的事物触发而产生的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哀愁。

和辻哲郎在《<枕草子>につい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元来‘もののあわれなるものは、永遠なるイデアへの思慕であって、単なる感傷的な哀感ではない。それは無限性への感情となって内より湧き、あらゆる過ぎ行くものの底知れぬ悲哀をかんぜしめる。”[1]大意就是说:所谓的“物哀”原本是对永恒思想的向往之情,而不是单纯的悲哀之情。它是一种由内心而产生的无处不在的感情,能使人感到对万物的永无止境的悲哀。本居宣长在《物哀论》中强调美学意识中的“哀”并没有“悲哀”的意思,而是指“物哀”。他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 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2]可以看出, 他所理解的“物哀”主要是指“真情”, 即对自然及人生世相的深切的情感体验。叶渭渠先生通过分析《源氏物语》指出:“物哀”是对外界事物的感动。在其著作《物哀和幽玄》中将“物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对人的感动,特别是男女之间恋爱之情。第二层是对世相的感动,即对世态人情及作者所说的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的重大事情的感叹。第三层是对自然的感动,即对自然之美产生的感想。[3]

那么,《枕草子》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物哀”这一美学意识的?下面通过具体地分析作品中作者对光线和声音的描写,进一步认识在真实的自然景物描写中所展现出的“物哀”美学意识。

2.《枕草子》中“物哀”美学意识的体现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中所描述的自然景物和情景总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是同时期其他作品所欠缺的地方之一。尤其是文中对“光线”和“声音”的描写部分,正是传承了“物哀”美学意识。

2.1 光的描写

《枕草子》中作者大量地选取出自己喜欢和厌恶的事物,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视觉要素的原型。“物哀”意识也正是发自对这些事物的感动和同情之心。在作品中,作者将各个季节中喜欢的时段与相应的情景描述出来:春天黎明的朝霞、夏天夜晚的月儿、秋天黄昏的夕阳、归巢的鸦以及冬天深夜的雪霜、炭火等。正是这些常见的景物恰当地表现出了自然界中各种光的存在。

叶渠渭曾指出:日本人的美学意识中存在瞬间美的理念,即喜欢赞美短暂的美。[4]所以追求生命的瞬间闪现的光,正是“物哀”思想的重要特质。在《枕草子》的第一段中:朝阳升起时天空的颜色、成群嬉戏的鸟儿、苍白的秋霜和早起忙碌等情景,这些都是作者在时刻变化的情景中精心选取的“瞬间美景”。对作者而言,她将“光”与“瞬间美景”放在一起描写,着力表现一种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美的存在,从而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潜藏已久的“物哀”的美学意识。

2.2声音的描写

在当时那种缺少现代化的照明工具、夜间一片漆黑的情况下,清少纳言对听觉持有的重视程度是仅次于视觉的。《枕草子》中就有不少关于听觉方面的描写。下面将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分析。

a.动物的声音

夜明けを告げる鶏の声(清晨打鸣的鸡叫声)、闇の中の蚊の羽音(漆黑的夜里蚊子振翅的声音)、ホトトギスは待ちきれないで鳴き出す(令人焦躁不安的蝉鸣声)

b.乐器的声音

笛、琵琶、琴などの楽器の音色が響いてくるのも夜がよいとしている。(传来笛子、琵琶、琴等乐器的声音的夜晚是很好的。)

c.其他声音

窓打つ雨の音(雨拍打纱窗的声音)、遺愛寺の鐘は枕をそばだてて聞き(仿佛听到遗爱寺的钟声在枕边回荡的声音)

如上,作者并没有使用大量的文字详尽地描述颜色和形态,而是让读者通过听各种“声音”,然后进行自由地想象,这样更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3. 结语

《枕草子》中所描写的感觉性的美都是作者通过敏锐观察所发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通过对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的考察,可以看出日本人不论是对自然还是对人生,对外界还是对自身都持有一种怜悯和哀伤的感情。换句话说,“物哀”的美学意识已经深入日本国民的性格之中。

注释:

[1]和辻哲郎『枕草子』について 岩波文庫 1992

[2][日]本居宣长. 日本物哀[M].王向远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

[3]叶渭渠、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视觉性物哀色彩
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艺术风格视觉性研究
——评《艺术人类学》
视觉性眩晕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分析
神奇的色彩(上)
以悲为美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