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买书还是买房

2014-04-29贺有德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富豪榜大洋买房

贺有德

有钱了,是买书,还是买房?

民国人不假思索,选择买书;当代人差点喷饭,自然买房!

《文汇报》曾经统计:鲁迅前期在北京时1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164万元,后期在上海时9年收入相当于今210万元。还有报刊以《鲁迅是百万富翁》为题报道:根据鲁迅24年的日记统计,鲁迅的收入至少有旧币12万元,折合人民币至少480万元……且不论鲁迅究竟拥有多少收入,在今天,能够上“作家富豪榜”是肯定的,按理,鲁迅应该买房了,而且买豪华住房甚至别墅,然后,再来买书。可是,鲁迅究竟是先买房还是买书?在鲁迅的日记里记录得非常清楚——

仅仅1912年6月份,日记里有账可查的,便有三次買书记录,花去将近三十块大洋。而从1912年至1935年,每个月都买书,有时还买拓片、古玩、古旧文书,出手就是几十块大洋。

鲁迅在西直门八道湾胡同买下的前后三进大型四合院,总共才花了三四千大洋;在此之前,在阜成门内王府井胡同的一处宅子,总共十一间房子,要价才一百五十块大洋——鲁迅少买半年书,便可以买下来。

与鲁迅齐名的吴虞,同样喜欢买书。翻看吴虞的日记,仅仅1924年下半年,买《英文大辞典》、《王摩诘集注》、《二十二史异考》、《道藏举要》全套,花去将近七百大洋。吴虞家在成都,房价便宜,家对面一处占地一亩的大宅院,卖价才两千八百大洋,吴虞少买两年书便能买下来。

民国时期,印刷技术落后,装订全靠手工,因此书价很贵;鲁迅和吴虞又喜欢买孤本和绝版,而且一买就是全套,开销不菲。而民国前期北京和成都的房价,与现在比起来,不知便宜多少倍。书价昂贵,房价便宜,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少买几年书就能买下一所房。而民国时期的文化人,还是热衷于买书。

当今时代,房价昂贵,书价便宜,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少买一处房子,绝对可以拥有一座书城。然而,当今时代的文化人,买书只是兴趣,买房则是热衷,甘愿成为房奴。

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谈及巨奖的用途时坦陈:第一便是买房,在北京买大房子,印证了中国人对住房的焦虑。可惜,大房子买不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于是有人调侃莫言,写的作品可以是魔幻,买房得回到现实中来。诺奖焦虑症随着莫言获奖暂时得到缓解,而买房焦虑症仍在蔓延。在当今时代,人们一旦获得巨额财富,很多人想到的便是买房……而其他诺奖获得者在谈及奖金用途时,很少谈及买房——这无疑释放出这样的信息:中国人热衷买房,为买房忙,甚至为买房狂。

如果说买房是沉重的话题,那么,买书则更为沉重!买房沉重是因为价格不菲,而买书沉重则是兴趣不浓。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我国民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

2013年,“第八届作家富豪榜”与“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 相继出炉,火爆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几百万、几千万,可以买好房了;至于,可以买好书了,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富豪作家——尤其网络富豪作家,买房当然重要,而买书,似乎无需列入议事日程,因此,“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或者,“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飘渺得很了。

民国时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然而,正如岳南先生所云“人才辈出、大师如林、百家争鸣、精神昂扬、思想自由、学术文化如同星河灿烂繁华”;当今时代和谐社会,可是,“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原因何在?也许,买书与买房竟是“分水岭”?时代飞速发展,国人倒是浮躁了,无法静下心来买书、读书。外国人在感慨:中国人不爱读书;而中国人自己也许还没意识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哪!

有钱了,究竟买书,还是买房?!

猜你喜欢

富豪榜大洋买房
悬浮屋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2019内地拍卖富豪榜TOP10 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2亿时代?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孩子,我为什么不帮你买房
丹·布朗荣登作家富豪榜
五行真经(6)
前往大洋深处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处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