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信朋友圈“语录启迪”型文本修辞特色
2014-04-29黄思琪
黄思琪
摘 要: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本文以朋友圈众多信息类型中的一种——语录启迪类朋友圈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修辞特色。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 ;语录启迪类; 修辞 ;特色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一、关于微信“朋友圈”
(一)、微信是什么?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朋友圈”是什么?
“朋友圈”是微信的一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三)、朋友圈发布信息类型有哪些?
根据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内容类型:情绪抒发、广告宣传、语录启迪、自拍/记录生活、图片展示。
本文主要研究语录启迪类朋友圈信息的修辞特色。
二、语录励志类朋友圈信息修辞特色
语录启迪类信息作微信朋友圈中为一种文学性比较强的文体,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录启迪类信息更具可读性、趣味性、传播性。下面,笔者试从比喻、排比、借代、双关等几种典型修辞手段对语录励志类信息加以赏析。
(一)、打比方
修辞不仅在于使话语正确、清晰,有时还要使人感动,需要激发听、读者的情感,促使他们联想、想象,一达到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尝其味等听觉、触觉、视觉和味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表达的意思火药叙述的驶入,同其他一些具体形象的失误在话语中进行连接。
例一:我们三十岁的时候悲伤二十岁已经不再回来。我们五十岁的年纪怀念三十岁的生日又多么美好。当我们九十九岁的时候,想到这一生的岁月如此安然度过,可能快乐得如同一个没被抓到的贼一般嘿嘿偷笑。——三毛《岁月》
该条朋友圈信息用“没有被抓到的贼”比喻来年华的美好,抓住了这种快乐心理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把我们能从未体会过的“九十九岁”时的感受描述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共鸣,进行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排比
排比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强调和突出某种意思,或增强话语气势,使情感抒发得充分、强烈,常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义相关的一组句子或句子成分。
例二:昨天是一道風景,看见了,模糊了;
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
生活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
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
该条朋友圈信息运用排比和比喻相结合进行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饱满。昨天、时间、生活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概念,可是同时也是抽象无法用确切语言准确描述的词语。昨天比作风景,时间比作过客,生活比作漏斗,再用相似的动词加以描述,使读者对这三个抽象的概念以及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然于心。同时读者们也能理解发朋友圈的用户内心对世界的体悟。
(三)、设问
设问的最大特色是明知故问,作者或言者心中明明已有答案,却提出问题来,让读者或听者对某一个重点加以思考,引起强调和感叹两种作用。
例三:什么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当你再次面对你过往的难堪、你恼怒憎恨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动念,坦然面对,一笑了之。即便别人在你面前,复述你过往种种不幸时,你仿佛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心里一丝涟漪都没有泛起。放下,莫过如此。
该条朋友圈信息是想阐述“放下”这一生活态度。开头直接抛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方下”,先故意设问,为了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对“放下”这一态度的思考;再自己回答,这样就可以是自己的答案与读者思考之后的答案引起共鸣,更好地描写想要表达的思想活动,强化传播效果。
(四)、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例四:最难打开的是心门,最难走的路是心路,最难过的桥是心桥,最难调整的是心态。世界上最难干的工程是改造人的内心世界!当你抓住一件东西总不放时,或许你永远只会拥有这件东西,如果肯放手, 便获得了其它选择机会。
该例中,为了表达“心”在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用户使用了夸张手法,强化了所要表达的感情。“最”在这里是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创作人对“心”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复杂的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语录启迪类朋友圈的修辞手段的运用不胜枚举,本文对朋友圈信息特别是语录启迪类信息进行了具体分类,并分析了具体例子的修辞特征,对朋友圈文学鉴赏与创作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196
[2]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206
[3]郑雅丽,英汉修辞互译导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P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