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伉俪的艺术人生
2014-04-29朱明尧朱静贤
朱明尧?朱静贤
评弹“响档”张如君、刘韵若伉俪,最近出版了他俩合作的专著《评弹艺人谈艺录》(以下简称《谈艺录》)。江南“曲艺奇葩”评弹界中,他俩这本有30多万字并附130余幅照片的书是较为罕见的。
从艺六十春携手伴侣行
张如君和刘韵若都生于姑苏,且都出身评弹世家。张如君生于1932年,刘韵若稍后4年生,前者初中毕业后学艺,后者14岁时拜其叔父、评弹大家刘天韵为师习艺。二人于1954年结为伉俪,漫漫60个春秋,同行在评弹艺术之路上,同为国家一级演员。
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书坛上出现的“张刘档”年纪轻,台风好,精、气、神充沛。中年开始艺术上日益炉火纯青,饮誉曲坛。张如君师从赵湘泉,深造于凌文君门下,嗓音醇厚,音色悦耳,说表语言流畅,刻画人物生动传神,擅说唱优秀传统长篇评弹书目《描金凤》《双金锭》。他整理出版过的传统剧目有《描金凤》四部、长篇评弹《双金锭》演出本等,与其夫人刘韵若合作编写长篇评弹《弦索春秋》共二十八回,上海东方电视台曾多次播放。
说到刘韵若,师从其叔父、评弹大师刘天韵,后长期与其丈夫张如君连档合作,擅长《双金锭》和《描金凤》两部传统书目,并演唱了许多其他优秀书目。擅长说、演合一,运用评弹技巧塑造人物形象。她新创作的评弹音乐作品有《毛泽东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参加“上海之春”获好评,1965年拍成电影放映。为魏文伯《送瘟神三字经》谱曲并演出后灌成唱片,由此创造出了“三字句”的唱腔。她的弹词开篇《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由上海音乐学院编成教材、制成音响出版物。
张、刘两位在生活和艺术中将“艺伴、知己、伉俪”三者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他俩在艺术生涯中和武生泰斗盖叫天,京韵大鼓大师骆玉笙,滑稽大师姚慕双、周柏春,电影界张瑞芳、秦怡,越剧界袁雪芬以及不少诗书画家都有着师友般的深厚情谊。
群星皆灿烂同入《谈艺录》
艺术名家们的成长成功,是和社会时代环境紧密联系的,又会和前辈、同代的艺术同行互相交流和影响着。《谈艺录》收载着他们写下的记录师长辈及同辈们艺事道路和成就的随笔散记,例如《刘天韵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评话作家、评话艺术家张玉书》《评弹三大女单档—范雪君、黄静芬、蒋云仙》《上海评弹团三位当家花旦—朱雪琴、徐丽仙、朱慧珍》,以及其他文章中广泛记述到的评弹名家蒋月泉、薛筱卿、张鉴庭、张鉴国等,使人觉得两君切记着父辈恩、师生情和同辈谊。例如,写到女评弹名家蒋云仙时,他们记叙“蒋集生、旦、净、末、丑于一身,熔说、噱、弹、唱、演于一炉,在弹词女单档中堪称一绝,1986年蒋云仙去香港参加布莱希特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作了示范表演,一段‘逛天桥把27国的专家学者都乐坏了,拍手蹬脚,笑声不绝。”关于评弹名家朱慧珍,刘韵若写道:“朱慧珍演唱的经典唱段,我都学过、唱过,她的唱曲唱情,对我的艺术成长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我喜欢朱老师的唱,她嗓音清脆,音质没有杂音,音色又美,大小嗓子都好,我以她为学习榜样。一代宗师蒋月泉先生赞扬朱慧珍的艺术特色为‘正、‘纯、‘真”。说及稍小数岁的名家余红仙时,张如君写道:“余红仙天生一副好嗓子,年轻时就喜欢歌唱,善唱多种剧种的曲调,她的声音高亢有激情。机遇找上了门,由赵开生谱曲的毛主席‘蝶恋花词,使余红仙一曲成名,唱响了大江南北。”
栽培承雨露滋润禾苗壮
在《谈艺录》内,二君记述他们及诸多评弹名家长期从艺中,受到大江南北尤其是江浙沪广大观众、听众热烈欢迎的盛况,又幸运地长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周恩来、陈云、叶剑英等关注、关心,直接得到鼓励、教诲的情景。
《三次难忘的接见》一文,追记了受到周恩来总理三次接见的动人情景,周总理逝世后,上海评弹团确定以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欢乐情景为题材组织相关的纪念性创作。刘韵若自己谱曲,请评弹团的才女姜兴文作词,开篇题名《周总理欢度泼水节》,在香港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活动时,为一千多名港澳同胞演出,气氛很为热烈,观众深受感动。
陈云同志出生于上海郊县,地接苏南,文化地域环境使他从十几岁就开始欣赏评弹艺术,是一名资深评弹艺术鉴赏家,20世纪60年代始,评弹界就亲切地称他为“老听客”,刘韵若的《怀念评弹艺术的导师和挚友—陈云同志》一文,长达四千余字,以亲闻亲历,写陈云对评弹艺术的关心和重视,写他对评弹艺术发展“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导性意见,十分详尽。粉碎“四人帮”后,陈云同志第一次到上海,见到她就说:“刘韵若啊,文革中我的很多(评弹演出的)录音带被人弄丢了,但你俩的‘补我还保留着。一个是《晴雯补裘》,一个是《李双双》中的《补苗》。”《谈艺录》中的这篇长文还附有三张照片,一张是1983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新闻稿《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附刊了陈云和张如君握手的照片。另一张是陈云同志在杭州会见张、刘等评弹演员。再一张是陈云82岁时录《枫桥夜泊》诗—书赠刘韵若的书法条幅。张、刘受赠后“感到万分荣幸”,体会到这是对他们的激励,立即复信表示感谢。数月后,刘韵若把《枫桥夜泊》谱成曲子,由张如君演唱,并在上海有声读物影像公司录制成磁带寄赠陈云同志,后来苏州电视台又把评弹《枫桥夜泊》拍成MTV。
《叶帅喜爱评弹》一文中,刘韵若记载了三五事:例如“上海市文化局第一次安排我为叶帅演出是文革前在东海舰队招待所。演出节目是开篇《新木兰辞》。演出完毕,叶帅对这个节目很欣赏,对文工队的演员们说:‘你们看,评弹是轻骑兵,不用大乐队,照样能唱出气势来。演员台上一坐,手拿着乐器,半个身子就不动了。全靠演员的眼神、手势、肢体动作来表演花木兰的气势,表演她的感情,你们要好好地向评弹学习。”
张如君、刘韵若伉俪的艺术人生中,家庭、事业和社会活动诸方面都光彩显眼,生活的“幸福指数”平稳攀升。而《评弹艺人谈艺录》,可以视为他俩乃至整个评弹界共有的一曲“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