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淌着文化脉流的前童古镇

2014-04-29卢尚志严洁

文化交流 2014年5期
关键词:宗祠天井卵石

卢尚志?严洁

今年清明小长假间,浙江宁海前童古镇的大街小巷里游人如织,来自上海、杭州、温州等地的游客在粉墙黛瓦间观赏,在卵石曲径中穿行,前童人文景区内的日客流量达上万人次。众多游客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一脉相传,生生不息。

前童镇位于宁海城关镇南,四面环山,白溪、梁皇溪双溪汇流,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这里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道地”(天井)150多个、房屋2000多间、石花窗400多扇、小桥275座、古井24口、明代古祠堂4处,保护面积达1平方公里,为浙东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一间宗祠,一段历史,一份感动

前童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宗祠为中心展开村落布局。“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地,支派皆流于兹”。这是前童人遵循儒家道德文化至敬至孝的一种体现。

童氏宗祠位于前童镇石镜山路,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75),由童贤母率子伯礼、伯谦等四兄弟所建。大儒方孝孺参与设计,并制定了祭祀制度和童氏族规。宗祠占地1.2亩,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台门、戏台、天井、东西厢及正厅。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宗法建筑。1375年至1995年,前童共修谱7次,每次关谱都集结于此。

宗祠是宗族议事、执法的场所,是公正的象征。族中遇到大小事件必须到宗祠来商量,若不到宗祠定夺,就会遭到族人的反对。为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庄严,童氏宗祠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宗祠共7个门,平时前大门锁闭,仅开后边两个小门;每逢节日演戏,则开左右和前门左右共6个门;只有大祭时才七门齐开。

前大门竖有花岗石旗杆夹石2对。旗杆夹石每面都镌刻有松鹤鹿图文,意为“鹤鹿同春”。宗祠大门上堆塑着太阳与月亮。

正厅通面宽13.5米,通进深8.4米,共三间二弄。架为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明间为抬梁式,其余为穿斗式。梁架为月梁,次间梁下都有随梁枋。厅内由方孝孺设计密布32根柱子,似一副中国象棋棋盘,寓意童氏族人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厅内立有一块道光三年(1823)的“祖训碑”。后出土一块“圣旨碑”,碑额上有高浮雕双龙。

正厅挂有数块新老木匾。据传,其中有一匾是为纪念方孝孺而制作,意思是告诉族人不能忘记大儒之恩,因为他的帮助和资助,我们才获得成功。另有“诗礼名宗”一匾,原立于康熙二十四年,“世德作求”一匾,立于乾隆四年,博学鸿词翰林院大学士齐召南题,这两块匾均于1999年重立。宗祠内还保留有众多的宗谱、皇帝圣旨、匾额、对联、祖像、古籍等,以及门窗匾额上的一首首诗、一篇篇家训和祈盼吉祥的话语,无不反映了前童人对祖先的无限缅怀与感恩,体现了前童人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不折不挠的精神。

一道院墙,一段文字,一份期许

前童留存这众多老宅,如职思其居、明径堂、泽思居等。位于惠民路2号的群峰簪笏是其中著名的一座。群峰簪笏建于清乾隆末年,是仿徽州式四合院。主楼与厢房全是两层,卧室设在二楼,可以避免气候潮湿;外观是白墙灰瓦,精美的木雕和砖雕都在内院展示。

群峰簪笏宅又叫“五福临门宅”,因前门两旁墀头墙上嵌着两个青花五蝠捧寿瓷盘得名。台门安拱轩,挑檐枋上雕松枝,门簪上雕有“葵心向日”几个字,并有木雕凤凰和狮子。台门前是一条鹅卵石路,两旁是高大巍峨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墙头山尖上用泥灰堆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的大字。墙尖翼角上堆塑有冲天而起的跃鱼、飞龙和朝笏,意为鲤鱼跳龙门,象征科举高中。墙上有小窗2个,各嵌以扇面形仿木隔扇石窗,一个镌刻“望溪楼”,一个镌刻“滴翠轩”。天井用卵石铺筑,中间黑色卵石拼砌两条鲤鱼栩栩如生,意喻年年有余。与徽式四合院区别在天井,这里的天井十分开阔,采光效果极佳。前童人还将天井称为“道地”,意喻“讲道理的地方”。

前童人历来注重教育,早在明洪武年间,童氏第七代童伯礼就率先办起了家族学校“石镜精舍”,并邀请一代大儒方孝孺前来执教。据童氏族人说,清朝时,童氏族人一旦考中功名,就会受到族里的奖励,奖励田三亩,而这三亩田是从族田中划拨的。

正厅隔扇上涤环板上有精美雕饰,东次间左扇刻的是一个扫除庭院的妇人,配以朱伯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右扇是一个书生夜读,配格言曰:“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西次间左扇刻的是一个官员正在嘉奖一个拉着黄牛的农夫,配格言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右扇是一妇女摘桑养蚕,配格言曰:“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其日常教诲生动严格至此。窗枕还有三种不同形式—荷花形、百合形、瓜楞形,均非常精美。其他还雕有植物如牡丹、葡萄、石榴、莲蓬、荷藕、玉兰花等;动物有螳螂戏蝉、春蚕、蝴蝶、蚱蜢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一个村落,一段故事,一份礼让

走进古镇,就好像一下子天地乾坤大转,刚才外面还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突然就悄无声息了,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小巷。潺潺流水从每家每户门前流过,人们在溪水边洗衣、洗菜,老人们坐在石凳上聊着悠远的过去,等等,生活在这里显得那么的自在、闲适。

细细走访每一条街道,体验先祖设计的智慧,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探寻。前童建村践行“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学思想,村庄每一幢建筑都在通盘考虑之中,建筑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此实现整个村庄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有机结合。房屋、街道,包括沟渠、水井,均以阴阳八卦八八六十四的原理来布局。一条条街巷和紧贴街巷的水渠相连,卵石路与清水渠蜿蜒成网。这在其他村落的水系布局中是很少有的。镇内建筑密集,街道狭小,但是正好可供行人通过。屋基大多因地制宜选用大卵石垒成,街径为小卵石铺就,这是前童人为节约成本极具智慧的一种设计。

街巷里流传着诸多美丽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给家人的一封回信。当年其家建房,因宅基地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希望张英出面打个招呼“摆平”邻家。张英随即写下这首诗,家人看后甚感羞愧,便照张英的意思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他们如此豁达谦让,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最后形成了“六尺巷”。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

这些住宅为一代代的前童人遮蔽风雨,给前童人带来了多少家的温馨。一个个木构架的建筑看似平淡无奇,却流淌着前童人灵魂里不灭的文化脉流。

猜你喜欢

宗祠天井卵石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雨天
慷慨宗祠祭先贤
钻石和卵石
钻石和卵石
校园的天井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