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怕”
2014-04-29陈松松
陈松松
最近和一些领导干部交流时,时常听到“现在干部越来越怕群众了”这样的话。这里干部的“怕”,如果是对群众的敬畏,倒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只有敬畏群众,干部才不会瞎决策、胡指挥、乱办事,但是细细想来,这个“怕”字更多的是指部分干部对群众的刻意回避和肆意隔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今天,这就跟教育实践活动所提倡的和谐干群关系大相径庭。
干部之所以怕群众,原因无外乎是部分干部心中没有装着群众,不善于运用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利器”,害怕群众捅娄子、添麻烦,更有以权谋私者,其身不正,心中惶惶,没有底气、勇气和正气面对群众,这种惧怕、回避的态度,又怎么敢奢望他们能够深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呢!
要探求解“怕”之道,和谐干群关系,本人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力:
其一,“以真情换感情”——切实培育干部对待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一方面,要使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清醒地认识到,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将直接决定我们党的事业的得失成败;另一方面,要把领导干部置于上级和群众常态化的监督之下,规约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让群众对干部问题真正具有话语权。只有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培育好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深情厚爱,才能让干部始终在心里念着百姓,把群众当亲人,才能多到群众中搞调研工作,用心听民声,以情察民意,更为积极地回应群众的各种实际关切。如此,有了拳拳真情,难道还担心培育不好干群之间的款款深情吗?!
其二,“以尊重赢理解”——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群众的实际出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重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力争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具体说来,一是坚持问题要从群众中找。群众对基层熟悉,对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话语权,要把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专题来对待。二是坚持实情要从群众嘴里出。领导干部要放下身段,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基层一线,同群众真心交流,变“自己说群众听”为“群众说自己记”,真实地了解群众的意见。三是坚持办法要和群众一块想。毛泽东同志讲过,“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地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这就是说,要肯定群众的创新能力和智慧力量,将问题解决的初步设想和相应的政策依据以及可能遇到的有关困难,实事求是地向群众进行说明,多听群众对问题解决思路的看法,群策群力促发展。
其三,“以实干取信任”——着力提升群众关切问题的解决成效。工作能否发挥实效,为广大群众造福,还有赖于领导干部的落实力度,这不仅是党的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地为群众利益服务的现实需要。老一辈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注重抓落实,他说:“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要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解民众之忧,多谋惠民之举,多行利民之事,也只有如此,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责任编辑:刘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