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思考
2014-04-29原德强
原德强
[摘 要]通过对新制度的资产、负债、净资产和会计报表等与旧制度的比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能有效地提高信息质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规范发展,并对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加强监督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旧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2-0106-02
1998年发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已经十多年,随着以“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为重心的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市场条件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更加复杂。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要求,财政部于2011年1月12日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施行,新制度的执行将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核算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
1 新制度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1.1 新制度将更加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核算工作
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到今后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将作为公共产品提供,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改革补偿机制、转变运行机制。首先新制度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责任,将以加强预算管理为主;其次在新制度中,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其部分人员以及公用的相关经费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获得补偿;最后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明显低于公立医院,比如,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对会计科目和报表进行了简化。
1.2 新制度顺应了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
为了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需要对旧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新制度在“医疗卫生支出”科目下设置的“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分别反映了基本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情况,同时设置“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科目反映财政承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建设备重大支出情况,清楚反映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公共产品”中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情况。
1.3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新制度对财政资金及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医疗款的会计核算与预算采用了一致的基础,并通过对财政收支的核算和相关报表的披露,实现会计核算与预算的衔接。其中,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要求对“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区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对“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收入”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披露,有利于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2 新制度与旧制度的比较分析
2.1 资产方面的比较
新制度对资产的核算涵盖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资产类会计科目数量也从旧制度中的18个减少到新制度中的12个,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新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满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新制度中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科目。二是该科目核算内容包括应向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收取的和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的三部分应收未收医疗款项,取消了旧制度中的“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三是对“库存物资”科目核算内容涵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取消了旧制度中“药品”、“药品进销差价”以及“在加工材料”核算科目。
2.2 负债方面的比较
新制度中对负债的核算涵盖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而负债类会计科目数量也从旧制度中的10个减少到新制度中的9个。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新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制度新增“待结算医疗款”和“应缴款项”科目,专门处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业务核算;二是为反映财政部门工资和津贴、补贴改革有关精神,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取代原“应付工资”科目);三是取消了旧制度中的预提费用、应缴超收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会计科目。
2.3 净资产方面的比较
新制度对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数量从旧制度中的5个增加到新制度中的7个。净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新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制度中新增“财政补助结转(余)”、“其他限定用途结转(余)”科目;二是新制度中取消了“事业基金”下“投资基金”一级明细科目;三是新制度下的“专用基金”科目的核算范围发生了变化,与旧制度核算范围不同,新制度“专用基金”科目包括医疗风险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四是取消旧制度中“收支结余”科目,在新制度中增设“本期结余”科目,原账中“收支结余”科目的余额可分析转入新账中“本期结余”科目。
2.4 会计报表方面的比较
与新制度中需要披露的会计报表的种类从旧制度中的6个减少到新制度中的5个。会计报表的新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制度下除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外的4张报表中相应项目都发生了变化;二是新制度取消了旧制度中的医疗收支明细表和药品收支明细表,增设了业务收支明细表;三是新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四是在原有反映基金类项目增减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增加对未弥补亏损、财政补助结转(余)、其他限定用途结转(余)等项目变动的反映。
3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思考
3.1 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新制度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财务人员年纪比较大,对信息系统的操作和熟悉能力较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系统大部分也都停留在基础的软件应用阶段。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搁置。
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层只有明确了管理目的,才能更好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同时信息软件在新制度中可以作为无形资产确认计量,这样不仅增加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无形资产,也能提高管理的水平。
3.2 强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思考
新制度提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为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项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较好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
所有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响应、配合是新制度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身在一线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会人员,他们对新制度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直接决定了新制度的落实效果。所以增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有很多,既可以从理论层面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新制度做深层次的解读,比较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从而有效的提出解决策略。也可加强实践性与经验丰富的专业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增强专业技能。
3.3 加强对会计业务工作内外部监督的思考
新制度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卫生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监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
内部监督应该做到建立健全会计、出纳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的年度预算、决算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和财务的定期清查、年终进行全面清查的制度等。
外部监督应该做到适当引入注册会计审计制度,强化审计机制。另外,在加强外部审计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会计管理也应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审计力量。为了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建立公众监督体系,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参考文献:
[1]卢凤娟.对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模式选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1).
[2]李红坡.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4(6).
[3]华红英.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旧会计制度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