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探讨

2014-04-29邢大为

中国市场 2014年52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经济效益

邢大为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发展现状,分析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提升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2-0104-02

公共资金是国家为了扶持某项事业的发展而为其专门设立的资金。公共资金具有无偿性与及时性的特点。近些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来源,公共资金的投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资金使用的重头。因此,加强对公共资金绩效的审计,对政府整体绩效审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 我国现行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

1.1 我国现行的审计监督管理体制效率低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是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国家审计事实上就是政府的“内部审计”,只适合中国本土的审计,不具有国际化。在一些绩效审计中没有跟外界接轨,也没有应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其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层管理能力、单位的规章制度、人员综合能力、领导执行分析能力等一些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所以限制外部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服务,仅在近几年才开始探讨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

1.2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尚没有明确适用的绩效标准

在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指导审计活动、衡量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这就是绩效标准。1999年6月1日,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以及同年6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后均经修订),可以看成是绩效审计的配套法规。除此之外,目前尚无绩效审计的具体规定,审计人员还没有一个公认可接受的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审计标准可供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绩效的评价无据可依,审计往往会中断或者结果不具有可信性,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真实性。

2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投资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考核指标。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性质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深入。缺乏相对规范完整的政府投资绩效审计指南,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不够成熟,使得审计人员难以适从,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对象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用性的标准难以统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责任以及部门目标的定位在不断变化,所以,很难确定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和鉴定并选取真正具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因此,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审计人员很难客观、公正、有机可寻道德参照标准。很难提出充分的可信性和证明力的评价意见,这样大大提高了绩效审计的风险。

2.2 审计技术方法相对落后

我们的审计技术还是一种以手工为主的查询账目基础审计,而一些比较好的技术方法还没有得到应用。与国际相比,我国在计算机联网、信息利用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审计项目方面也比较落后,审计信息共享程度相对比较低,在各审计机关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许多集体和个人开发出来的经过实验证明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审计小模块或计算机应用小技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共享,造成了现有审计资源的严重浪费及重复建设。以目前我国审计部门所使用的绩效审计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对公共投资项绩效审计的需要。

2.3 审计成果利用机制没有有效建立

对于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民众不仅关注查出的问题,更关注问题处理结果,因此,审计成果的利用情况成为当今人们关心的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审计成果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绩效审计能否进一步全面推广和实施,能否将审计客观公正的精神落到实处。权力机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只有确立起有效的审计结果利用机制,有效地把绩效审计关于经济责任认定的结果应用于对部门和干部的绩效考评上,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处罚的重要依据,才能真正起到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起到对腐败分子的震慑作用,起到规范经济秩序,提高政府效能的作用。

3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解决对策

3.1 构建公共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专项资金在公共资金中的比例最大,针对专项资金建立基于三个方面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第一,专项资金财务业绩角度。结合经济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思想主要设计了成本收益率、资金使用率、资金到位率及投资回收期。成本收益率是衡量资金使用绩效的一种方法。该比率越高,说明收益大于成本,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越高。资金使用率指标主要考核的是政府究竟有多少闲置的空闲资金。如果存在着大量的资金闲置,会导致政府专项项目效益降低。资金到位率和资金使用率一样,也是考察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有无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或者长期挂账的现象。投资回收期指的是政府投资大型公共项目时收到的现金流量来抵偿全部投资成本所需要的年份数,是评价投资项目在财务上的回收能力的静态指标,以年为单位计算,是一种非折现方法。第二,社会公众角度。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的愿望、满足公众的需要、维护公众的利益。结合公平性原则,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①人民生活水平指标。这一指标主要针对改善民生的专项事业投入。通过衡量专项事业投入后当地百姓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来测算。②社会公共服务满意指标。大型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否造成了影响。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的方式进行考核。③内部管理维度。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应当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完善政府内部管理,以有效完成本职工作。第三,科学发展角度。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是考核政府部门绩效的重要内容,针对这方面设置以下指标来考核:①资源保护指标。通过调查专项工程当地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化面积拥有率、水土流失率等指标来考察当地政府在专项开发式保护资源方面的绩效。②环境治理指标。审计人员可以专项工程当地工业三废排放量、月均或者年均PM2.5值等指标来考核当地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的绩效。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资金指标。审计人员可以考核政府是否设立这方面的资金来促进生态保护。

3.2 加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相关法规的制度

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最关键的部分。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审计机关与政府行政机构完全剥离,审计机关作为独立的经济者——人民代表大会的委托者,对被监督者——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真正体现政府绩效审计“政府花钱,人民监督”的本质和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改变现行审计体制的内部监督色彩,彻底摆脱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使政府绩效审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外部监督。改革现行行政型模式为立法型模式的审计体制,设立审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此外,制定和完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准则,通过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规范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程序,以保障审计质量和绩效审计的规范有序进行。

3.3 合理利用审计资源

审计资源是用于审计目的和审计建设的各类资产,它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主要指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指信息资源、社会公共关系、审计客户及审计文化资源等。政府和从事审计活动的组织或人员如何管理好有限的审计资源,使审计资源的配置与审计目标、职能间达到最佳的配合和配比,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就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凡磊.政府绩效审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理财,2012(3):77-78.

[2]梁斌,罗文洁.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20-25.

[3]姚敏,杨燕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J].会计师,2011(6):80-81.

[4]姜仁良,李敏.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政府绩效审计完善策略[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1):49-53.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试论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