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登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4-04-29李盛花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20期
关键词:问题与建议转移现状

李盛花

[摘 要] 通过对石登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提出如何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现状 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12-01

石登乡位于云南省兰坪县西北部,全乡总人口26000多人,是兰坪县农业人口第二大乡,是一个集高山耸立、峡谷纵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于一体的欠发达的多民族乡。农业收入增长缓慢,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巳成为全乡经济增长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如何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其充分就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登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现状

1.劳动力转移收入不断增加。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非常重视,将其作为扩大农民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来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劳动力转移收入巳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据2011年至2013年统计数据,2011年外出务工收入1213.3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9.5%,2012年收入1443.14万元,占21%,2013年收入2058.23万元,占25%。

2.输出劳动力转移的行业比较集中,转移层次偏低。调查表明,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矿山、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就业,从事脏、苦、累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具有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技术要求低、劳动报酬低的特点。

3.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65%集中在省、县内,25%到广州、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10%左右的劳动力转移区域不稳定。省县内务工人员一般务工时间短,且季节性明显。他们在农忙时在家干农活,农闲时就近务工,或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在家务农,近年来脱离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人数比例不断增加。

4.输出的劳动力是农村的主力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女性比例不断增加。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且外出务工收入普遍高于农村种养业收入,输出的劳动力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是主力劳动力,年龄在18岁至50之间,夫妻双双外出及年轻女性外出务工比例不断增加。部分农村巳呈现家中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儿童。

5.从转移渠道看,无序外出偏多。近年来,政府实施“阳光工程”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但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不能满足庞大的劳動力输出需求,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亲友帮带和自闯为主,有组织的外出务工比例不高。2013年,全乡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通过劳力机构价绍的仅占3%,亲友帮带的80%,自闯的占10%,其他形式的占4%。

二、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能比较单一。石登乡是农业大乡,农村人口比重高,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全乡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人口比例的50%以上,初中文化程度占46%,而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4%。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就业竞争力低,只能从事较为低级的劳动,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兴技术产业的兴起,第二、三产业对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素质劳动力转移领域会越来越窄,从而使他们在未来就业中更处于劣势。

2.思想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维权难。由于长期处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大部分农民没有见过大世面,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在城市生活和适应能力也差。当在外发生纠纷时,通常不能用法律保护自己,使自己利益受到损失,个别在维权时因方法不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长期有效管理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长期的民生工程,从掌握劳动力资源、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到维护合法权益,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管理和服务。 目前全乡还没有管理和组织外出务工人员的专门机构,对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局限于种养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用工信息不灵活,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化和盲目性,存在一边是用工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一边是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

4.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年迈的老人耕地种田,看管孙子孙女上学,老人和儿童得不到相应的关爱和照顾,从而引发一系列孤寡老人精神空虚、留守儿童缺少教育、基本农田弃荒摞荒等社会问题。

三、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升劳动力素质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只有政府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收到理想成效,同时让中学生撑握一两门致富技能,鼓励和支持升学无望的学生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为潜在劳动力转移打下基础。二是协调用工单位及培训组织,入乡进村对口培训,降低农民培训成本,提高培训实效,提高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三是利用春节前后大批务工人员返乡及农闲时间,组织成功外出务工人员交流先进经验、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前法律法规及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培训,帮助其更新观念,提高其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2.完善机制,强化保障,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完善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互助帮扶组织,使外出务工者从繁杂的养老送终和子女教育等事务中解脱出来。

3.鼓励土地流转,允许具体流转形式多样化。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帮助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形式,使耕地、林地合理向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集中,增加土地流转收入,防止土地、森林荒芜现象。

猜你喜欢

问题与建议转移现状
关于中职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做好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 助力农业产业化前行
传统外贸转型跨境电商的障碍分析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遏制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可行性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