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分组合作探究方式

2014-04-29秦桂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分组学习个体差异小组合作

秦桂芳

【摘要】 思维风格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但是它又不同于智力、能力和个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提倡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以往依据学生学业成绩、能力等因素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人际交流对认知思维的发展的促进功能,思维风格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可以作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依据,并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学.

【关键词】 思维风格;小组合作;分组学习;个体差异;常见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缺乏兴趣、缺少深度、组织无序、指导乏力等误区.

1. 缺乏兴趣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合作学习时,学生对合作学习毫无兴趣. 当学生或老师提出一个需要讨论探索的问题后,有些小组成员就开始忙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是个孤独的旁听者,有的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似旁若无人.

2. 缺少深度

讨论的形式化:在一些数学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不管什么数学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 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 讨论的表面化:有的合作学习表面看上去是热热闹闹,似乎每个小组成员都在踊跃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仔细一听,才发现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讨论的简单化: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3. 组织无序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4. 指导乏力

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较低,因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深浅之分和正误之别,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相机诱导,科学组织,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同时,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是师生之间的合作.

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更见成效呢?这就要把课堂变成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就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一、精心组织

1. 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分工

教师分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遵照学生的自愿,将学生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分工要明确. 例如,有的学生思维比较缜密,对问题的思考往往比较深入和全面,而有的学生则能够从最基础的层面对问题加以认识. 这种根据不同的思维灵活度以及深度将这两类学生分在一组开展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之间得到优势互补.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培训

首先,培训组员要会倾听. 其次,培训组员要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再次,培训组员要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 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最后,培训组员要会评价 .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作出的简单的评价,在小组合作、大组交流阶段都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二、优选内容

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比如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之间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將这些容易产生不同认识的知识点着重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由于学生思考方式的差异,使得教师在备课的充分性以及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方面都必须有高度的提升,这就使教学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提升.

三、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及时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而有的学生则比较沉默,总是以“听”为主,这些学生或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或者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不愿意同别人进行讨论. 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能够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五、总结评价

首先,要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其次,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能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分组学习个体差异小组合作
分组学习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英语教学过程中分组学习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作文评改“五步曲”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