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好奇入课堂,让思维插上翅膀

2014-04-29王莞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堂策略学生思维教学实效

王莞昱

【摘要】 思维启发灵感,思维激发活力.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完成对实际数学问题的探究、讨论、思考,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一次深刻的“思维体操”,这些都是新时期初中数学教育者着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出发,就改进和创新课堂策略展开教学论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議,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思维;课堂策略;教学实效

1. 引 言

倡导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 给学生创造一片放飞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使命所在. 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就是数学教师的奋斗目标. 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数学学科规律、数学教学规律以及学情班情实际,充分调动和释放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融入教学课堂、共享教学成果当中去,让学生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里锻炼思维,砥砺品质,升华思考,培育能力.

2. 挖掘和收集生活实例,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

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数学现象无处不有.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都比较薄弱,对抽象的、理论性的数学原理和观点单纯靠在课堂内进行讲解,其效果是不明显的,而借助一些教学工具、教学模型、多媒体等,虽然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但是距离调动学生主动发现和研究数学问题的目标,显然还是相差甚远. 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和新兴的课堂组织策略进行调整和创新,将课堂直接搬到自然界、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中去,让学生的课堂宽广起来、活泼起来、丰富起来. 比如,在对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2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课堂直接搬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师可以先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必要的情景导入,为了便于教学,可以选取就读的学校作为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的“实例”,并设置问题:大家先思考思考,咱们的学校是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直角坐标呢?然后组织学生到距学校正门位置较近的十字路口,现场引导学生明确十字路口就是坐标的原点,依此为原点,将南北方向定为x轴,东西方向定为y轴,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一方向布局,对学校建筑的排列相应地标注在坐标系上,学生清楚建筑在坐标上的位置了,可以让学生进入校园寻找确定. 通过这种实地观察、体验的方式,学生对坐标系在脑子里就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坐标、实数、虚数的教学,就游刃有余了.

3. 整理和运用经典故事,把学生带进历史中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过渡的特殊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仍然保留着儿童的一些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 比如,对生动有趣的故事仍然有浓厚的兴趣,对故事性的情节比较着迷,等等. 这就需要教师在选取和运用教学策略时,要认真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因势利导,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3.1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让学生对看似枯燥的“概率”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这样制定导入环节的教学策略:进入实际课堂教学后,教师先不提课本内容,先跟学生讲《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念一些有关称赞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诗句或者评论,引出话题:诸葛亮难道真的那么神吗?怎么就知道三天后江面有大雾?然后再给学生简要讲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学生在边听故事边思考的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事”这一概念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时再切入教学内容,告诉学生: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类似“三天后江面可能有大雾”这种可能发生事情的话题. 这时候学生的兴趣已经充分调动起来了,非常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中去.

4. 设置和制造问题悬念,把教学引入探究中去

小孩子好奇心是比较强烈的,初中生的心里对未知事物仍然充满好奇,这一宝贵的心理,教师一定要“小心呵护”,并积极将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到具体的教学策略中去. 比如,许多数学教师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实际上是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 好的问题悬念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对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逆向思考的心理驱动机制,激发学生挑战和突破自身现有的视野和知识结构,进而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纠错完善,实现思维能力的持续提升. 比如,在进行八年级《数学》上册“13.1 幂的运算”(北师大版)这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个数字组合游戏,即给出1,2,3三个数字,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对这三个数字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个新的数. 同时,明确游戏规则:就是看谁组合的新数最大. 每个小组经过一番数字组合,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可以适当地表扬组合新数最大的小组. 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运算”的,顺序组合、加法组合、乘法组合……直到引出乘方组合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完成对“幂”概念的理解.

5. 结 语

总之,注重具体教学课堂策略的改进和创新,对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文所述的一些教学策略的分析,主要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自主探究习惯这一角度出发,着眼于体验式教学进行的. 实际教学中,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具体班情学情,制定针对性强的课堂策略,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鹏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课后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7).

[2]张雪婷.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9).

[3]高巧玲.浅谈大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4]赖启茂.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说”[J].当代教育科学,2010(4).

猜你喜欢

课堂策略学生思维教学实效
激发学生质疑,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让一步 让学习真正发生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策略及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