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4-04-29黎新仁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高等院校能力培养

黎新仁

摘 要: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计算机专业作为高校基础应用学科,必须改变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出从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加强学科整合,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以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四个方面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反思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4)06-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gets more national attention than ever before. Faculty of computer, as a based application discipline in university, must change its training mode to meet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accordingly.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is analyzed first, methods to improve both the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changing of teaching idea and method,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the integration of subjects, and the quality enhanc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 Possible problems are also involved in this paper for future reference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Keywords: Universitie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0 引 言

20世纪中期,人类已进入数字化时代,这场席卷全球的社会信息化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却也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和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受到深刻冲击,特别是应用型专业的特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严重地制约了专业自身的发展,加上目前就业市场的任职竞争愈发激烈,如果培养出的学生特色不够鲜明,技能水平也未臻高等,则必然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现时需求,当然更无法胜任较复杂、高水准、专业化的工作任务。

伴随着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就业形势的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在此弘大发展背景之下,各普通高校都在积极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在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更应着重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此方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与进化,推动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培养现状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日见成为各类社会人员求取进步与成长的基本技能,与之相对应,各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随即成为学校必备与常设的重点课程,据一项针对于大学计算机应用的最近调查发现,97%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中,仅有30%的人使用查询资料,更大的应用比重则在于聊天和玩游戏,分别各占调查者的34%和28%。因而对于高校而言,如何面向大学生开展和推进有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教育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1]。

时下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在等级考试的智慧和操纵下,部分高校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只是聚焦于相关理论考试点,却未与实际需求相联系而强化有针对的计算机技能专业培养,同时又加上未能足够重视对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的跟进培养,导致学校校园网和资源库没有得到实际、高效的充分运用。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综合表现可分述为:重视计算机相关理论的学习,但轻视实践技能操作的培养;重视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计算机常规应用的培训,但轻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为此即导致了如下后果的出现: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2]。

2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教育相比,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教育中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此背景的强势涵蕴之下,对高校学生进行优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即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信息化素养,并使其逐步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学习能力并进而成为终身学习者。然而当前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如专业建设、教师培训、课程设置、资源设置等众多问题,这就要求学界研究者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相应措施以推进当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全面优化。

在当前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进程中,针对教师主体来说,有关教师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方面仍需加以着重提升,即教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中仍以课堂讲授式为主,还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因循的教学模式并导致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拓展培养,因材施教原则也不易得到全面贯彻。而且还需指出的是,涉及计算机技能应用的培养方法仍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尽管部分大学教师吸纳了国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诸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但却由于教师环节缺乏系统和及时的培训与指导,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导致了教学内容重复、任务或项目脱离实际等增补问题的出现[3]。

在学生主题方面,当前针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赖于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及其实践性教学来学习增进知识和增长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缺乏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真实环境的磨练与锤炼,因而必然无法获取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与经验,同时再考虑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这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学生计算机能力教育中必要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教育的欠缺,就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较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除教与学方面的现状论述,在宏观人才培养上,针对培养目标和内容方面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当前社会各行业的工作划分日趋精细化,“方向化”的专业型应用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当前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仍以“通才化”模式为主,也就是仅重视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结构建设而忽视专业化、方向化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另外在学习内容上,大学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满足当下企业对人才最新信息需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未实现与时代同步[4]。

3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大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方面,为了获得当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教师、学生、课程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针对性地提出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策略。具体内容论述如下。

3.1适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在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信息化的时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已不再是传统的授课和学习为主的单一关系,而是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师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新式关系。在这一新型师生关系下,即会要求教师调换角色,由传统的淡出课堂讲授者升级改变为学生的导师、课程开发者、团队领导者、信息咨询者等多重身份,如此则需要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从而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而在相关的教学方法上则应更新学习观念,改善知识传授办法,努力使教学呈现出引导型和创造型的多样化态势,为此教师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发掘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哪些学习方法最好,哪些教学方法可调动学习兴趣等,而教师间还可以通过协作备课和有益的课堂反思来不断汲取新知识、包括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最终探索融合得到符合高校计算机应用培养现状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5]。

3.2构建高校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资源不仅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利保障,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给养。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针对“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就32所高等院校发起的调研发现:有27所(约占84,4%)高校同时拥有计算中心、网络中心(或网络信息中心)和教育技术中心,但却仅有14所(43.7%)高校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库,这一事实清楚表明当前部分院校盲目追求设备的硬件建设以及高配置建设、但却忽视了设备的低使用率;其次在软件建设上,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呈现不足。理想状态下,互联网应使学生达到超前的、自主的建构学习,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却由于计划性差,且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维护和应用,导致校园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并未与硬件建设实现协调与同步[6];最后对于网络资源高校并未实现校际间的有效共享。针对这一特性,学校应以符合自身特点、为师生提供应用服务为宗旨建设公共开放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在本校网络资源库模块设置中应相应开发以下模块,诸如信息发布模块、辅助教学与管理模块(如网络办公、资源中心、视听中心)、辅助学生学习模块(如网络课堂、网络考场等)、对外交流模块(如论坛、留言板等)和专题学习栏目,藉此避免学生盲目访问导致的网络资源的低量应用。

3.3加强计算机应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升专业就业能力

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在计算机课程之中,而应将其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尤其是在其他专业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即通过计算机深入实现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其他学科课程在有计算机参与背景下的实效最大化的学习,或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充实、完善和补充相关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得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全面、具体、而且生动,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此,即这要求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需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来锻炼和塑造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架构和动手习惯,进而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真是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开设计算机课程开展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基本工具的使用,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灵活的创新设计任务设定,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构建不同的情景任务推动教学进程,而不必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发挥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来获得问题的专业性解决,并将学科性知识、课程性知识和时间性知识,以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在智力、实力上均能获得和谐的实现与发展。

3.4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大学生信息化条件下就业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竞争日趋严峻。而面对就业市场和创新社会对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升级,高校应着力培养学习能力强健,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常变常新的各类需求。大学生应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及时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整自身目标,合理构造职业规划,并着重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超前竞争意识,同时还要强化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另外,通过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适时发现自身专业学习上的差距和不足,从而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今后打造高端社会就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5依托计算机公共课程,营造灵活多样的计算机培养环境,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类公共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组必修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课程的学习通常分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然而当前计算机课程大多以“通才式”的讲授为主,教与学的环境也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引导与挖掘。因而在计算机能力的整体提高过程中,时应努力营造灵活多样的培养环境,运用实物或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实践时间;在课堂教学时,则可采用任务驱动、协作探究等方式构建新颖的教学设计,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设计教学方案,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培养和锻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实现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大幅和显著提升。

4 对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

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其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实施策略,以求改进目前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与局面,从而降低社会人才成本、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但由于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执行过程中还将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时,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更新较慢,导致教学效果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其次,学校注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发展,网络学习资源科等学生自主学习设备相对落后,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也未得到教师的充分有效利用,如此则将使得学生探究式、主动性的终身学习方式难以尽快形成;

最后,在实践方面校企合作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亦存在着一定不足,尽管受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各高校积极倡导校企合作,但在真正实施中往往也仅处于浅表层面,而且主要还是以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的形式来开展合作,[10]而在订单式培养企业职工、以及校企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校企合作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等深层次培养方式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或起步阶段。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信息化进程的显著加快,国家对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各行业人才必备素养。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分析,并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从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加强学科整合,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以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等方面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的调整与改进。在此基础上,摒弃了以往传统“通才型”培养模式,通过注重学科专业特点,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验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的基本要求,按规划、分步骤地打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而在完备信息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充足保障的同时,更为现代社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可行的实践执行策略。此外,亦姚通过反思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弛.网络道德教育初探[DB/0L],

http://fc.sdedu.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07

[2]韩清.信息素养是高校创新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层面[J].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200l(2):250-253.

[3]余梅.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践[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4]李陶深,陈宁江.融合特色教育和平台建设的计算机专业优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2):44-48.

[5]康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6]曾菲菲.着眼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计算机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高等院校能力培养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