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韧丝竹串起中非友谊
2014-04-29栗子黄芸
栗子 黄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4年6月20日,来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的七名手工艺者,结束了在浙江的为期一个半月的竹编技艺课程。在结业典礼上,他们向负责培训的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求教中国诗词,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向他们的中国竹编师父、杭州市工艺美术师杨振利表达谢意。
上面那句出自《史记》的名言,以桃李喻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回国后,我也想成为像我的老师那样的老师,在津巴布韦教中国竹编。”Kudzanai有些害羞地告诉笔者。
作为首届“中非文化产业圆桌会议”的后续行动,中国文化部邀请了这些手工艺者赴浙江进行竹编培训。
学员中,四名男生来自埃塞俄比亚,在当地从事的都是与竹子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制作竹家具,尤其是竹椅子。他们有的是个体经营,有的在小型作坊或工厂工作。他们被选派来浙江学艺,理由各不相同,有的仅仅是因为他所在的地区只有他会说英语,有的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达到了某个级别,还有的是因为整个工厂就他有一点竹编基础。但是,他们来中国接受培训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在中国完成课程后,回到家乡可以把学到的东西教给朋友以及工作伙伴。
来自津巴布韦的有一名男生、两名女生。两名女生本来就以制作竹篮和竹灯罩为生,产品除了在国内市场售卖外,还经常拿到非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南非售卖,同时也为一些展览、表演制作一些小道具。津巴布韦文化体育部有一份手工艺人名单,此次来华的学员系从中挑选产生。她俩说,虽然同样是竹编制品,但津巴布韦的竹编技法比较单一,不像中国的竹编花样繁多,美观结实,短短的培训时间,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几种编织技法。
培训班办得很成功。培训班要求学员们每天写一篇生活日记。生活日记用英文写成,省文化馆挑选每人一篇,请人翻译后给我们阅读。班主任赵亚倩也每天写下日志。她记录道:
“终于轮到学员们动手了。宁可慢一点,不着急,一步一步来,这可是技术活,光有力气可是不行的,掌握方法才是关键。只见Sinta一脸严肃,中间还要大叹几口气,我在一旁笑笑,他说‘这个实在太难了!‘没事的,慢慢来,这么短时间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你可要知道,杨老师从15岁就开始学习竹编了,光这些劈篾什么的就要学上好几个月呢。我赶紧安慰,要给点信心。一步步来还是没有问题的么。”
“一听到杨老师说要开始制作篮子,Luyando有些面露难色。还记得刚开始学习编织方法的时候,六角眼编法已经难倒她了,今天,居然要开始编织产品了,心里好没底啊。‘没事的啦,编织方法你基本都会了,之前你不就是编篮子的嘛,虽然不太一样,但总是有相通的地方的么,不会问老师就行了啊。‘好吧,我试试。Hatizwani自信满满,在杨老师的指点下开始编灯笼了,开头难点,到后面就熟门熟路了。她看一旁的Luyando似乎遇到困难,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有商有量,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培训很快结束了。结业典礼在省文化馆西湖文化广场馆区举行。典礼上有非洲竹编培训班学员、老师的作品联展。该馆区免费对公众开放,正好为参加此次培训师生的作品提供了合适的场地,促成联展。
用15种传统竹编技法编织的竹篮、竹帽、竹背篓等30余件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七名身着印有传统京剧脸谱T恤的非洲学员,笑容满面地介绍着各自的学习成果。津巴布韦的Luyando说:“我对学习新的竹编技艺十分感兴趣。”
虽然学员们的作品并非精致,但此次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展览。学员们非常自豪,一起和杨老师布置展览。接受笔者采访时,Sinta说,在中国的这些天,他们不仅学习了竹编技艺,还走访了杭州很多景点。学员们回忆:刚才几个年轻人跟埃塞的朋友还是蛮有话聊的,于是旁人赶紧帮他们拍照。对于京杭大运河,大家很感叹,不仅因为历史悠久、距离这么长,而且震惊的是这不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而是纯人工开凿连接起来的大河。同时,这条大河的一端是主办此次活动、邀请非洲朋友远道而来的中国文化部所在地北京,另一端就是学员们现在的学习所在地杭州。一路上的一切对于大家都很神奇,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上的老房子、中国的小寺庙、中药店、街上的这种造型的雕塑、小区里的运动健身器材,还有博物馆里200米长的巨龙风筝、精致的竹刻工艺、刀与剑的昨天和今天等等。充实而欢乐的一天啊,在回去的船上,大家聊得可起劲了。
浙江省文化厅负责人在联展中介绍,非洲拥有竹子这种生态资源,也同样拥有竹编这门技艺,加强中非之间的技艺学习与交流,正是我们选择竹编作为今年的培训项目的出发点。他告诉大家,非洲学员们在浙江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彼此已经相识并结下难以忘怀的友谊, 学员们留下的作品虽然不是那么丰厚,但是他们的艺术才情和淳朴人情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
结业典礼的最后,响起了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的传统音乐,两国学员跳起了特色传统舞。他们各自递交了感谢中国之信。
中国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负责人在典礼上说,去年以来,文化部为落实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兑现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年)》相关承诺,把工作重点放在人力资源培训上。今年,我们相继举办了中非文化产业圆桌会议、中非博物馆馆长论坛、对非武术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竹编培训也是其中之一。我们真诚地希望本次培训活动能够推动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两国竹编行业的发展,惠及当地人民生活。
临别,Sinta说:“我改变了不少想法,中国人非常勤奋、聪明。我希望能再来中国,也欢迎你们来津巴布韦看我们国家的竹编。”□
(本文摄影:何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