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学习的“智趣”还给学生

2014-04-29吴汝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所教智趣理趣

近些年,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学生仇视书本,高考后甚至出现撕书状况。如此现象,值得教师反省。

笔者认为,问题出在我国当下的应试教学方式。虽然大家都知道提升学科素养、培养相应能力应是学科教学之“魂”。但这些最终是通过考题来显现,为了提高成绩,教师把传统工匠“熟能生巧”的理念迁移到学科教学中,反复磨炼细枝末节,并让学生做了太多机械重复、毫无新奇体验的学科练习,再有趣的学科内容也禁不住这样的磨练。教学丢了“魂”,失了“趣”,导致学生越学越累,越学越厌。

数学家陈省身生前曾对中国数学教育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中国的中小学课堂里能够走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如此“魂飞趣散”的学科课堂里岂能走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抑或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笔者曾多次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喜好。学生无一例外地表示:喜欢好玩的、有趣的,有一点难度、有一点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学生喜欢有趣且能引发思考的课堂,即“智”“趣”交融、“智”“趣”合一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把“智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品尝到智趣性强的学科知识,进而提升学科素养及相关能力。

把学习的“智趣”还给学生,不只是给学生说说儿歌、讲讲故事、看看动画、做做游戏,调动一下学习的积极性。激趣是为促智,智多则趣更浓。要让学生由感官满足的浅层“兴趣”,上升到理性思考的深层“智趣”。

如把学习数学的“智趣”还给学生,至少包含这三层意思:一是数学学科本身是充满智趣的,要用数学的奇、数学的妙、数学的理、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发生兴趣。二是思考解答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的过程是趣味无穷的。让学生的思维体验到由“阻”到“通”后的那种快感,享受数学思考的理趣。三是数学与人类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趣味横生的。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经常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与完善,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才是令人愉悦的事!

把学习的“智趣”还给学生,让“智趣”在课堂里飞扬,教师要努力让每天的课堂里有欢快开心的笑声,热情洋溢的掌声,畅所欲言的论辩声,瞪大双眼的惊叹声,思维生长的拔节声。课堂里洋溢着情趣,充盈着理趣,情趣与理趣相互交融,有效与有趣和谐共振,深刻与生动相得益彰。

把学习的“智趣”还给学生,让学生永葆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高低不同的三个层次:一是有“入乎其内”的兴趣,愿意学这一学科;二是有“沉乎之中”的情趣,喜欢上这一学科;三是有“出乎其外”的智趣,迷恋上这一学科。

把学习的“智趣”还给学生,教师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不讨厌自己所教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有尽可能多的学生迷恋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学习,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内心需求、内心喜好,心向往之。让学习成为学生终身乐此不疲的一项喜好。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中小学的课堂里走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吴汝萍,金湖县实验小学,211600)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所教智趣理趣
赏析几道与2021有关的特色试题
智趣游乐园
在“圆周角”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智趣
学科德育的发力点在哪儿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