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天地中的灵气

2014-04-29陈利生

文化交流 2014年8期
关键词:画笔

陈利生

董连元是颇有成果的草根连环画家,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为弘扬中华礼仪、传承道德文明,他常有作品推出,使我十分钦企。日前,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书画家方志恩让我结识了董连元。年过花甲的董连元才情满溢,几十年“很接地气”地在方寸天地中追寻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七岁时报章上初露头角

1950年,董连元出生于杭州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父亲是医生,家里窗明几净,逢年过节总要换贴中堂年画和条屏、堂屏国画。儿时的他常把玩有招贴画的火柴盒以及烟标。那时,街头巷尾遍布小人书摊,他跑去一分钱看一本。渐渐地,他产生了画画的冲动,开始临摹。也许由于天赋,他的画技很快有了提高,尤其把人物画得惟妙惟肖,邻居见了个个夸奖。

1958年,董连元读小学低段,他画了四幅正在开展的“除四害”活动的图画投寄给《中国少年报》,没想到马上就发表了,还获得几盒水彩颜料和几本美术入门书的奖励。这使得他习作更加勤奋。过了没多久,他的图画《全世界小朋友团结起来》又被刊登在了《浙江日报》上。此后,这位少年便以他的悟性和聪慧、勤学和刻苦,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全身心沉浸到自己的“艺术殿堂”里。

董连元的偶像是杭州十中的美术老师沈平一,至今谈起,董连元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沈老师可是大画家呢!他是潘天寿、徐悲鸿的学生。”几年下来,在沈平一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绘画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上流行《毛主席去安源》一类的宣传画。杭州绸厂、杭州园林管理处等单位,都请董连元去画毛主席像。董连元清楚地记得,那次在玉泉游泳池画《毛主席畅游长江》,他拿着画笔站在数米高的脚手架上,一画就是十来天。完工后,远远看去,毛主席叉腰挥手的动作还真有点气势。

白天握锄头,晚上拿画笔

1969年,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董连元来到临安县龙岗公社的一个小山村做知识青年。白天手握锄头,晚上手拿画笔,董连元再忙再累,从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

知青期间,董连元做过小学、中学的民办教师,有空给当地画一些防治疾病、安全用电一类的宣传画。有了点小名气,连较远的於潜、杨岭等公社也来邀请他。他的画成了乡间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光是画,他在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他制作的京剧脸谱和各种人物、动物的雕件玩意,深受大家的喜爱。董连元,自然成了乡人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人们禁不住赞叹,这双握锄头的手,拿起画笔、刻刀来能也如此灵巧。

那年月,流行演样板戏,多才多艺的董连元又到宣传队里兼做化妆师。后来,村里一名年轻贤惠的女队员,向这位城市青年投来了爱慕的目光。25岁的董连元,就在这个小山村里收获了爱情。

董连元娶妻生子,转变身份,真正成为农民,把根扎在了乡村。他当过供销社的出纳、采购员,当过工厂的仓库保管员,生活平平淡淡。

但是,董连元从未停止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梦想。过日子毕竟是很现实的。开始,妻子对他画画不是很理解,老是对他说,你有钱买笔买颜料,还不如买油盐。直到后来,杭州有几家出版社经常找董连元画一些插图、做美工,给他寄来稿费。妻子才慢慢地理解了、支持了,他的画也画得越来越顺心了。董连元说,给出版社打工很实惠,稿费成了那时贴补家用的主要来源。

文化礼堂建设中大显身手

正是那段给出版社画插图的时光,让董连元正式走上了连环画创作之路。他把全部的心思,沉浸在了连环画的创作中。

董连元没有进过专业院校,是自学成才的。当年初中的美术老师引导他走进美术的世界,功不可没,但最终让他在连环画领域赢得一席之地的,是他对美术的执着追求。

没有师承,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没有某种固定程式的束缚,形成了极具个性化特点的艺术风格。董连元的第一种连环画《成语故事》,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他至今想起,仍然兴奋不已。连环画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新华书店,能不激动吗?

《哪咤闹海》也是董连元自己非常满意的连环画作品。他把哪咤那天真烂漫与不畏强暴的精神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妖龙作祟,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引出哪咤大闹龙宫水府的画面,更是精彩纷呈,几欲破纸而出,备受专家赞赏、读者喜爱。

说到最让董连元满意的作品,大约要数临安市文联委托他画的“钱王系列”连环画,分《钱王故事》和《钱氏家训解读》两种。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钱氏后裔和读者纷纷向临安市文联索书。

2013年初,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临安召开。会上,作为临安的交流材料,董连元的连环画《孝子陈斗龙传》,受到与会者一片叫好。《杭州日报》即时发表了报道:临安要把“忠孝仁义”搬上连环画,使这门“儿时艺术”焕发生机的是一位杭州知青。

《孝子陈斗龙传》以钢笔白描完成,情节表现真实生动,人物性格与表情也细腻微妙。准确地把握故事的特点及寓意,是画好连环画的前提。为此,董连元认认真真啃起了书本,积累了大量人物、环境等写生材料,把陈斗龙故事发展的脉络也理了个一清二楚。他还专门研究了古装服饰和建筑。《孝子陈斗龙传》印行后,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因此,临安市委宣传部看中了董连元的这一作品,印了成人版、学生版两个版本。

“作为一名农民画家,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地方的文化。只有这样,他的画才能扎根乡村,才有生命力,老百姓才会喜爱。”老董坦诚地告诉笔者。“忠孝仁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搞创作,就喜欢在传承中华美德上做文章。”

画出农民情趣最难得

董连元说,以传统连环画的形式记录并传承地方特色文化,通过图画对具体形象进行描摹展示,又通过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加深印象。一定程度上说,它本身就是一项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农民画家,乡村永远是董连元艺术创作和演绎风情的舞台。他比较了解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比较注重与村民间的情感交流。他说:农人们那种朴实善良的性格,艰苦创业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那一堆堆柴垛所表现的力感,那一座座砖房所表现的美感,时时给我创作的冲动。用画笔歌颂乡人的品格,记录乡村的历史,是我的责任。尤其是在当前全省创建农村文化礼堂的热潮中,我要多创作一些适合老百姓口味的作品,赋予农村和农民以新的内涵。

董连元鲜活的画风,是他长期受乡村生活浸润的结果。他常常跑到田间地头去写生、速写。可见,他是在用心体验生活,用心提炼艺术。在董连元的画里,农村常见的鸡鸭猫狗、犁耙农具等事物,都被画得十分生动,他把山村的风情表现得饶有趣味,呈现出一定的艺术张力,实属难得。

书画家方志恩曾这样评价董连元的作品:落笔果断,线条流畅,画面洁净,构图简繁得体,风格典雅。一位画家看了董连元的仕女画,说他的线条自由婉转而富于节奏感,表现出来的衣褶仿佛迎风飞舞,极富动感。这种弥漫着灵秀之气的线条,得益于他对线描的研究与实践,得益于他注重线条在运笔时快慢、轻重、转折中的力量变化效果,所以,练就了出众的线描功夫。

孜孜耕耘,硕果累累。走进新华书店,我们不难发现,诸多《成语故事》《21世纪小小百科》《自然百科》《看图作文起步》《伴随孩子成长的经典故事》《小学生必读百家姓》读物,插图作者都是董连元。插图童话色彩浓郁,深入读者心田而至今津津乐道。据说,那本董连元担任美编的《看图作文起步》十分畅销,已经是第11版了,足见董连元绘画的魅力所在。

如今,这位杭州知青、草根画家,依然扎根农村,用自己的才情和热情,快乐地耕耘在“方寸之地”。□

(本文摄影:杨菊三)

猜你喜欢

画笔
小画笔 大世界
小画笔 大世界
师生用画笔抗“疫”
小小画笔来抗疫
画笔下的超级英雄
小画笔
小画笔
小画笔 大世界
小画笔
神奇的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