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个人,100种慢性失眠

2014-04-29

心理与健康 2014年8期
关键词:女士情况医生

慢性失眠,一般是指睡眠时间少于期望或睡眠质量不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6个月或以上的时间。常常会有病人问:“我倒不是天天睡不好,隔三差五还是能睡个好觉的,这算不算是慢性失眠呢?”这里要澄清的是,一个人得了失眠症,并不是说每晚的睡眠都不满意,肯定会有某个晚上睡得比较满意的情况,但只要睡眠不满意的天数超过半数,就可以说这个人失眠了。

慢性失眠有哪些具体情况或者说类型呢?

病例1:孤独的妻子

甲女士,32岁,6年前生育后失眠,表现为睡眠浅、多梦、睡醒后不解乏,白天昏沉沉的,劳累明显,并有明显的头晕、耳鸣等不适症状。甲女士认为都是睡眠不足引起的,为改善睡眠,她先后去过近20家医院诊治,曾用过多种催眠药,进行过持续约1年的两种抗抑郁剂治疗,但治疗后感觉睡眠仍不太满意。

服药时,甲女士对西药一直都很担心,怕伤到肝肾,怕成瘾,因此总是尽可能不吃或少吃,一种药吃上几天感觉效果不好就停用了;两种抗抑郁剂虽然坚持吃了1年,但始终是最低剂量,没有遵照医嘱增加过,并时而漏服。为了“安全”,近3年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有的“方子”在服用后头晕好像能减轻,但始终存在其他不适症状,“今天这儿痛,明天那儿痒”的,总体感觉睡眠满意的时候很少。

甲女士大专毕业,生育后没有工作,每天的活动以照顾孩子、做家务为主。丈夫是司机,经常跑长途到外地,平时多数时间是她和孩子独自在家。医生问甲女士对独自带孩子是否感到有困难,一开始她用特别强调的语气说“没问题”、“习惯了”,几次交流后,她表示独自带孩子有不小的压力,特别是晚上,感到孤单,也怕出意外,心情紧张难以放松。

病例2:抑郁症会加重失眠

乙女士,49岁,本次失眠加重持续约6周。大概从中学时起,乙女士睡眠质量就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睡眠很容易受到干扰,外界声音、光线等比较轻微的刺激都会惊醒她。不过一般情况下,睡眠还算比较满意。

第一次失眠发生在24岁。因为照顾孩子,加上那段时间工作压力比较大,她开始出现夜间难以入睡的情况,并逐渐加重,最严重时几乎整夜不睡。白天困倦、没精神,但卧床又睡不着;疲倦乏力,身体沉重,什么事也不想做,越来越难以坚持正常的工作、生活;每天非常痛苦,甚至感到活着没意思,考虑到家人特别是孩子才“不让自己有想去死的念头”。后来多方治疗,单位给她调换了压力较小的工作,家人也帮她照顾孩子,睡眠和整个人的状态才慢慢好转。

从此,乙女士落下了失眠的毛病,不断出现连续数天的失眠,但偶尔也有睡得满意的情况。乙女士需要不时服用艾司唑仑等催眠药,不过日常工作还能正常坚持。5年前再次出现较严重的失眠,经过休假、旅游,配合催眠药治疗逐渐好转。这一次来就诊是失眠第三次加重,总体上较前两次重,常感到连续几天都没有睡眠,每晚必须服用艾司唑仑并增加了剂量,睡眠却越来越不好,白天状态很差。

医生和乙女士交流时,发现她表情抑郁,特别是提及睡眠问题时表情痛苦,乙女士自诉白天情绪低落,对工作、家务、娱乐等各种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同时,乙女士还发现自己的思考能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也下降,尤其是常常忘记马上要做的事情。乙女士还表示这次失眠让她非常痛苦,感到“生不如死”,但暂时还没有自杀的念头。

病例3:摸索出来的不一定是良方

失眠6年,每晚都服药才能入睡,白天大量饮用咖啡的丙先生,44岁,大学教授,就诊目的是希望医生能让他不吃药也能自然入睡。

虽然丙先生强调失眠的发生没有明显原因,但深入交流后他表示工作忙,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满,学校每年考核要求成果,带学生要顺利毕业。方方面面的事情累加在一起,他的压力不小。

6年前,丙先生出现入睡困难,卧床半小时还难以入睡,越想睡越睡不着,尤其是想到“第二天有一堆事情等着处理,晚上必须要睡好”,心情就会越来越紧张甚至烦躁。

为改善睡眠,丙先生先后到过多家医院就诊,先后用过多种催眠药物,一种药物往往是服用头几天效果好,不久就“失效”。为了保证入睡,丙先生综合各位医生的意见,在医生开的多种药物中摸索各种“有效组合”。近1年多来,他以氯硝西泮2-4片(2 mg/片)合并阿米替林(25 mg/片)2片作为基本方案,感觉效果最好,一般情况下服药后半小时左右入睡,持续5-6个小时。如果第二天有重要活动,“保证要睡好而担心睡不好”的内心冲突会加重,他便增加氯硝西泮到6片或加服2片阿普唑仑,这样才能睡得比较好。但睡醒后,他常感不适,白天精力不佳,于是,他每天上午又要喝较大量的咖啡,这样白天基本能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情绪比较稳定。

丙先生对目前的睡眠和工作状态基本满意,但又时常担心长期吃药会损害大脑和身体,特别希望能够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不吃药也能睡好”。

医生和丙先生交流,起先他语气坚决地否认容易紧张、烦躁,否认对睡眠过度关注,称白天基本没有考虑过失眠和睡眠问题。医生细心询问,他才承认晚上尤其准备入睡前,总会不由自主地担心睡不好,担心“如果失眠第二天状态不佳的后果”。如果卧床后没有很快入睡,就必须加服药物。即使在连续几天睡得比较满意的前提下,他仍不敢停药。

看完这三个病人的故事,不知读者朋友们会有怎样的印象。他们到医院就诊,要求解决的都是长期失眠的问题,虽然各自也有其他的症状或困难,但这些问题都被他们归咎于睡眠不足,因此改善睡眠成为他们的主要诉求。他们的问题是不是“单纯”的睡眠问题?有没有通用的办法能改善他们的睡眠呢?

睡眠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生理现象,而是清醒—睡眠节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清醒—睡眠节律是人类以及很多动物生命活动中的基本节律,它的调节非常复杂,其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大体来讲,它既与大自然的昼夜节律保持着密切联系,也和人体很多器官功能变化存在密切关联,其中大脑是进行清醒—睡眠节律调节的基本器官。大脑作为人体最高级的器官,又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基础,睡眠的“好坏”会受到人与环境相互交流的影响,也和身体的状态有密切联系,睡眠不好,很多时候是身体状态和心理活动发生问题的“晴雨表”,而不是简单睡不着的问题。

再来简单分析三位就诊者的情况。

1他们都存在一定的情绪问题,甲女士和丙先生主要是有慢性的、不时波动加重的焦虑,而乙女士的情况更重些,她目前的以及前两次“严重失眠”的状态,其实已经符合了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甲女士和丙先生的焦虑虽然看起来与失眠相关,他们也非常强调这一点,希望能先改善睡眠。“睡好了,其他就一切都好了”,这是很多病人的求治思路。但实际并没有这么简单,失眠和焦虑本身就联系密切,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明确分清孰是因果,不考虑焦虑问题而只改善睡眠,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同样重视、双管齐下才可能实现恢复健康的目标。

3甲女士和丙先生的焦虑都与生活、工作中经受的慢性压力存在一定的联系。甲女士每年多数时间处于独自带孩子的生活状态,内心的无助和孤独感可想而知;丙先生在工作方面则有持续不断的压力。他们的压力虽然没到压垮人的程度,但几乎每天存在,很少有完全放松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大脑始终处于高水平警醒的状态,对睡眠的影响不言而喻。

4丙先生还有一个白天大量饮用咖啡以维持清醒状态的习惯。很多慢性失眠病人出于提高夜间睡眠、保持白天清醒的目的,采用了许多自己“摸索”或道听途说的措施,比如晚上早早卧床“等着入睡”,或躺在床上听广播、看电视以减轻烦躁、诱导睡眠,早上感到睡不醒就尽可能赖床来“补点觉”,以及像丙先生这样喝浓的咖啡、茶来“提神”。这些措施可能会有一时的效果,但它往往是导致失眠慢性化的“帮凶”。

慢性失眠其实很复杂,每个慢性失眠病人背后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作为有20年临床工作经历的精神科医生,笔者特别要提醒有失眠情况的人,如果失眠持续了半年或以上,一定要及时就诊(精神科是首选的就诊科室),配合医生进行系统的治疗。

慢性失眠在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首先会严重影响到本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其次会明显增加未来发生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躯体疾病的风险,不能不重视。

“防病胜于治病”,“大医治未病”,祖国传统医学的观点所包含的既简单又深刻的道理,应成为我们维护心身健康的基本信念。

猜你喜欢

女士情况医生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最美医生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女士找茬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