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尼卡

2014-04-29刘传富

理论观察 2014年9期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间美术传承

刘传富

[摘 要]在东北地域众多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形式中,达斡尔族的哈尼卡独树一帜,它源自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受萨满文化的影响,哈尼卡以其富于特色的艺术风貌成为达斡尔族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东北;达斡尔族;民间美术;哈尼卡;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33 — 02

长城至山海关处以北,被人们俗称为关东或者关外。东北,也就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荒”,资源丰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东北人,白山黑水滋养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与风土人情,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东北地域民间美术形式。在我国东北西部及内蒙古地区生活着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达斡尔族灿烂辉煌的民间美术是其典型的代表,其中,民间剪纸又是其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剪纸和达斡尔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它们虽然看似简单,却极其生动传神、朴素大方,极大地丰富了达斡尔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达斡尔族的剪纸艺术种类丰富,大体包括纸偶、车马、装饰图样等几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纸偶了,达斡尔人称之为哈尼卡。

一、 达斡尔族“哈尼卡”概念的历史渊源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达斡尔族的纸偶艺术被音译为“哈尼卡”、“阿涅哈”、以及“阿涅卡”等多种方式,为了表述更为清晰,文中统一采用“哈尼卡”这一音译。在达斡尔族人们的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哈尼卡”,如果没有了它人们便不会看到美好的世界。“哈尼卡”意为瞳孔,在达斡尔人的普通生活中,哈尼卡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一种专供女孩子游戏之用的玩偶,这种玩偶和瞳孔同一发音,可见哈尼卡这种玩偶在达斡尔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大多信奉萨满教,出于对远古的自然崇拜,他们利用容易得到的材料——兽皮和桦树皮制作各种图案和人形作为巫术道具,渐渐地这些道具融入日常生活,发展成为生活用品和儿童玩具。达斡尔族在生活中利用桦树皮制造了桦树皮盒、桶、碗等许多生活用品。在这些生活用品的器物上通常配有一定的装饰。与此同时,达斡尔人用桦树皮这种易获得的大自然的馈赠品制作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达斡尔族妇女把薄片状的桦树皮剪成鹿、狍子等动物及人类的剪影,但是这些剪影并不是平面的,动物的四条腿是能够站起来的,人的剪影也是可以骑在动物背上的,这便是达斡尔族剪纸艺术的雏形。

清朝时期,纸张渐渐传入达斡尔族聚居地,这为他们民间美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原创材料,剪纸和哈尼卡艺术伴随其生活相继产生并发展起来。清代中期以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逐渐由传统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转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方式。与此同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日益受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影响,使达斡尔族民间美术很快发展起来。哈尼卡通常长度为15厘米左右,人物的头部是平面的剪纸造型,头部在剪好后用浆糊贴在一根小细木棍上。为了让人偶能够站立,人偶的身体部分则用带有颜色的纸制作成圆锥体,然后,通过小细木棍连接人偶的头部与身体,这就是哈尼卡基本的造型。随后,要给哈尼卡区分性别、年龄,让他们具有不同的角色,这就需要给这些人偶配上达斡尔族传统的服饰,而这些服饰都是运用不同颜色的纸通过剪贴制作而成的,男性哈尼卡可以饰以礼帽,女性哈尼卡则在发饰上做文章。哈尼卡是达斡尔族女孩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可以说哈尼卡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达斡尔族的女孩每人至少有十来个哈尼卡,这些人偶可以组成一个家庭,女孩一个人在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大人的指导下利用哈尼卡来表现一家人的生活,包括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以及采野柳蒿芽、出猎、赶集等日常生活。但是他们更喜欢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冬天,她们在烧的热乎乎的炕上摆出各自的哈尼卡,游戏的内容就不限于一个家庭了,变成多个家庭之间的故事了。他们操作各自的哈尼卡,让他们互相串门、唠嗑、求亲、举办婚礼等。女孩子们通过玩哈尼卡学会了如何去生活,模仿大人的生活并加入自己的理解。达斡尔人对于勤劳的生活、邻里间的互助这些优良品德通过哈尼卡世代相传。

哈尼卡这种艺术形式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游戏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在制作人偶的同时,以火柴盒或各种小纸盒为基础,粘贴各色的剪纸花纹,做成箱柜、桌椅、板凳等家具。纸偶的被褥、枕头等也用彩色纸以及包装纸做,上面同样粘有独具达斡尔族特色的二方连续的剪纸纹饰。用木块、小盒子、桦树皮等天然或现成的材料给人偶做小房子、烟囱等。哈尼卡的游戏方式和小孩子们通常玩的“过家家”类似,是儿童模仿大人生活的缩影,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在模仿大人生活的基础上,她们也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哈尼卡,让这些人偶生动起来。女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操作哈尼卡演绎大人们生产、劳动、串门、过节等生活细节,设置情节,她们边摆边解说,把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邻里交往、娱乐活动等完整的表现出来。演绎生活、感悟生活,所以说,玩哈尼卡不仅使他们心灵手巧、热爱生活,还深化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习惯的理解,表达她们对成人生活世界的憧憬与热爱。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提高对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理解能力,从中得到道德伦理的教育和艺术欣赏力能力的提升。哈尼卡是达斡尔女孩子最喜欢的玩具,精心制作,精心保存,代代相传。作为达斡尔族最古老的文化娱乐活动,哈尼卡已经流传到日本,成为很有价值的艺术品。

二、哈尼卡的造型特点

哈尼卡是达斡尔族独特的民间剪纸贴饰艺术,东北地域民间美术深受萨满教巫术的影响,萨满教崇奉的神灵多达近二百个,包括天、地、风、火等神,为了在仪式上使用这些神灵,通常以剪纸的形式让这些神灵的形象得以展示。在如此多的神灵中,老年妇女形象的嬷嬷神占据了绝大多数。古代时期,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科技极其不发达,达斡尔族人民生病时出于对自然的崇拜常常求助于各种巫术,特别是在孩子生病时,大人通常用纸扎成人形,俗称“替身”,意为生病孩子的代替品,在把“替身”烧掉后生病的孩子就会康复。哈尼卡的形成和萨满巫术有很大的关联,由于对嬷嬷神的崇敬与信仰,达斡尔人在制作哈尼卡时,人物有性别、年龄的差异,唯一相同的是都是正面站立的姿势,衣饰都是达斡尔族特有的民族服装。达斡尔族的人偶艺术哈尼卡在造型上借鉴萨满巫术中巫师使用的道具上的图样及嬷嬷的的造型样式。哈尼卡在剪纸的形态上与萨满巫术中的“嬷嬷人”的形象比较一致。哈尼卡在最初也许只是巫术活动中的一个道具,然而为了强化巫术效果,这个道具的形象越来越生动、逼真。制作的人从中产生了兴趣,并且乐于制作它们,把其从巫术活动的道具用品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民间的手工艺品、女孩们的玩具,完美的完成了由巫术向艺术的转化,这也为艺术起源的“巫术说”提供了佐证。

哈尼卡从造型上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人偶身形,用长形或者是方形的彩色纸张叠成双层三角形,在三角形的顶端留有一小孔,底部弄平整以利于站立,然后通过小孔用嘴向纸筒内部吹气,使之成为筒状三角体,然后再用折叠对称纸剪成的人物头部形象,通过蘸有浆糊的小木棍插入三角体顶端孔中。人偶的身体部分可以粘贴不同的剪纸图案。在此过程中,人偶头部的制作是难点,人物的发饰、性别等都要通过剪纸的技术得以表现。人偶的短袄、长袄等衣服的制作通常以深色纸为主,衣饰制作非常细致,首先把三角形的深色纸对折后剪出短袄形,有平伸的双袖和窝领,剪后打开对折,把窝领插入三角形的顶端,纸袄就套在了三角形纸偶身躯之上,后将平伸的双袖向内叠,在胸前交叉,就成了长袍上着短褂的纸偶,并在纸偶上开始绘画五官及黑发饰,如果是男纸偶则绘出帽冠饰,女纸偶则在发式边加贴各种不同色彩的簪、珠、花等饰,发式因年龄而不同,老太太和中年妇女盘在头顶,小媳妇和大姑娘梳一根辫子、小女孩在头两侧结髻。男性老年纸偶,则勾画胡须等。另外在交叉于胸前的双袖间,多以小道具做补饰,如手帕、烟袋、荷包等饰。在面形后面多贴竖式小席片,使面形能立在颈之上。

另外一种是大型纸偶。这种人偶和刚才描述的人偶最大的区别就是头部不是用纸剪出来,而是用鸡蛋壳做成,或者是以碎布片剪成头部,在选材上尽量用接近人脸皮肤颜色的布料,通常剪两片同样形状、同样大小的头部布片,然后将两片布片缝合,中间塞进棉花,使其具有立体感。至于用鸡蛋壳做人偶的头部,则需在水中把鸡蛋壳表面的胶质去除,然后在鸡蛋的一端打孔,这是制作的关键步骤,通常采取在石头上磨的方法,磨出小孔后,把内部的蛋清和蛋黄取出,通风阴干后,将鸡蛋壳套在人偶的颈部上,并绘制眼睛、耳朵、鼻子、嘴以及发式,有的人在用蛋壳做成的头部顶端贴上用纸做成的帽饰,不同的人偶配以不同的帽饰。达斡尔族女孩每个人都有哈尼卡,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她们为了收纳这些哈尼卡,也都有一个特制的木匣子。哈尼卡在游戏的时候是立体的、可站立的,但是,在游戏之后大多哈尼卡(蛋壳哈尼卡除外)可以很轻松的就被弄平整。层层叠好后装入木匣内,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

作为女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她们非常珍惜爱护自己的哈尼卡,在一起游戏时常常对比谁的哈尼卡更精致、更漂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哈尼卡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促使哈尼卡艺术向更为精致的方向发展。现代哈尼卡制做起来复杂一些,给人物加上了双手和更多的饰物,随着装饰纸品种的繁多,其材料也日趋多样化、造型上也更新颖、丰富。

三、结语

作为达斡尔族最古老的文化娱乐活动,哈尼卡已经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艺术品。哈尼卡这种民间美术形式自诞生以来就与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随着达斡尔族人民生活而产生的,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得以不断发展、成熟。哈尼卡作为一种人偶,容纳了剪纸、装饰等多种民间工艺、技艺,这在我国其它少数民族中是罕见的。哈尼卡在达斡尔族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达斡尔族人聪慧才智的充分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实质是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为根本。各个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大多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非常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在非物质文化日益受重视的今天,一些致力于民间收藏和民间艺术工作的人对哈尼卡艺术进行了发掘与保护,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具有达斡尔族民间风格的文化艺术,使得哈尼卡在风格、技法、内容、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具有民族性更具有时代感。

〔参 考 文 献〕

〔1〕陈绶祥.杂说三则〔C〕//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贵阳: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

〔2〕巴图宝音.达斡尔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3〕钦同普.达斡尔族志稿〔C〕//《达斡尔资料集》编辑委员会.达斡尔资料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达斡尔族民间美术传承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达斡尔族通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