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材解析

2014-04-29苏慧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淮河秦岭区域

苏慧荣

一、 课标解读

“中国的地理差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的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章教材内容的要求:一是“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课标重在找出“秦岭、淮河”在我国的位置,明确它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二是“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读图、析图,通过对四个区域的比较,了解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三是“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引领学生关注人们的实际社会生活生产,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内容“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综合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它也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学好了这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对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学习起到引领打基础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思维方法,学好这一课至关重要。它在初中中国地理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材内容看,本章由“地理差异显著”和“四大地理区域”两目组成,这两目的内容呈现因果或递进关系,可理解为前目是原因,后目是结果,也可认为前目为后目的学习做好铺垫。两者通过自然地理因素“地形和地势、气温、降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种主要原因下的两种相关的结果: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东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势和降水明显不同,呈现出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四大干湿地区的变化;南北地区气温年变化大,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所以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主要由于这三方面因素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要突出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地理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小差异性。

第一目“地理差异显著”由七段正文、四幅地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一个“活动”组成,重点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尤其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区。教材第一段正文开门见山总述了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地理差异显著。然后利用第二、三、四、五段正文配以图5.1“中国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我国气温、降水、地势分布的变化规律,反映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接着教材利用第六段正文和轻松的“作息时间差异的对话”及“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的阅读材料,展示了我国丰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使学生认识我国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最后教材通过秦岭—淮河以北以南地区的农村生活景观图对比,结合第七段正文和“活动一”三组题,让学生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此处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竞赛(赛前明确比赛规则、奖励措施等细则)活动的方式展开学习,可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得出南北方的区域特征和差异,分析导致差异的主导因素。引导学生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壮美、富有,此目是重要的情感教育内容。

第二目“四大地理区域”由两段正文、一幅图、一个“活动”组成,重点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第一段正文概括说明我国根据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教材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和上一目的图5.1及“活动二”三组题,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分界线、区域特征,并引导学生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图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等自然地图,指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的变化规律,进而归纳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差异显著),并促进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提高;知道我国生产(农业)、生活(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经济发展等人类活动也差异显著;记住秦岭、淮河的基本地理概况,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分界线,归纳每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它们划分的原因和差异;能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感受我国地理差异显著;通过读图说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自南向北和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归纳映衬出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利用图文材料,说出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通过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知识,比较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深刻领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通过读图练习,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范围;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区域分析的能力。

四、图表利用

本章教材运用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图”、“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5幅4类地理图像,为学生复习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和展示人类活动差异、对比分析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以南地区的生活、归纳总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章学习内容的缩影,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五、活动建议

本章教材共设置两组活动,包括6道题目,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在复习和巩固我国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从表及里层层递进获得新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活动一:第1、2题属复习巩固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5.1,找出“秦岭、淮河”,运用自主探究及分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指图说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范围;我国一月气温分布规律和河流冬季结冰情况及温度带的划分;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和干湿地区的划分,结合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和本章教材图5.3和图5.4,采用地图对比、探究归纳等方法,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的主要地形、耕地类型、农作物及熟制、传统交通运输方式和工具、传统民居特点,让学生通过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手段收集两地区饮食、服饰、语言、娱乐、剧种等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让学生直观感受秦淮一线南北的显著差异,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的认识;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两个题目让学生及时全面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第3题属知识运用类。让学生运用气候知识,通过对南北方地区两种地理差异(植被类型、河流流量)共同影响因素的思考,从现象到本质推理出导致秦淮南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理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活动二:本组活动的3个小题均属巩固拓展类。在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的时候,注意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会读图、析图、用图,利用图文资料获取知识。第1题,除了要阅读教材中的图5.1和图5.5,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中的“中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图”,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两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差异。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图5.1和图5.5,完成第2、3题,综合3个题获得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回应本章标题—由于“中国地理差异显著”,所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项目编号:GP1513010 C8)

猜你喜欢

淮河秦岭区域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好忙好忙的秦岭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分区域
在秦岭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