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三个问题
2014-04-29施真真
施真真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的习作,呆板拘谨,言之无物,语言失范,缺乏灵气。通过情境的创设,要求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以及说实话,重真情实感、重观察以及重思考,使学生从闻“习作”而色变,变为喜欢写作。那么该怎样在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习作教学在创设情境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简要讨论。
一、情境创设切忌喧宾夺主
一些老师在创设习作教学情境时,往往会喧宾夺主,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达到的效果并不好,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
如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有趣的字谜》,老师告诉学生,这堂课会有六次猜字谜的游戏,并说“谁可以猜到五个字谜,就可以得到这个非常漂亮的小闹钟”,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就表现得跃跃欲试。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小闹钟上,很多内容根本叙述不清,只能是老师代劳;第五轮结束后,一些学生表现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已经回答对了五回,马上就能得到小闹钟了,但是老师这时并没有将承诺兑现,虚晃一枪,将这个话题引开,引领学生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但是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在那个小闹钟上,很少有学生注意听老师在讲什么。
老师的本意是想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起来,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理念,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情景的创设要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质疑、思考以及探究,并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会,从而迸发出写的欲望。但是上述例题中的老师的做法,重参与而轻观察,重活动而轻指导,重设计而轻学生个人的情感感受,最终导致习作指导课失败。所以,老师在创设情景时,万不可盲目追求活跃气氛,要选准角度和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高效。
二、情境创设不可远离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都是最为真实、最为现实的实践场景。然而因为现在的小学生是不会刻意关注某个生活场景的,只会无意识注意某些事或某些场景,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时,除了要善于创设以及发现各种生活情景,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面的客观事物。如此学生的积累量就会越变越多,在写作的时候才可以得心应手。
比如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童年趣事》时,我首先让学生们阅读《爸爸逗我玩》,并找出其中的趣事,作者是怎样将这些趣事写出来的,然后我就为学生播放歌曲《童年》,并说“大家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大家谈论一下,你们的童年都发生过什么趣事”,然后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爸爸带我去动物园看猴子,猴子可有意思了”,有的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海洋馆,那的海狮会拍球”等等,然后我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动物园、游乐园的图片,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样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也就不觉得习作难了;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气氛的目的。
写作离不开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动机以及愿望,酝酿出写作的感受以及情绪,要远远比体会一些纯粹的写作技巧或者是方法更有意义、更重要。
三、情境创设理应回归本真
老师在创设习作情境时,往往会寻找一些过分夸大事实,过分“好”的案例,使学生只感受到了好,甚至是过分“好”。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习作7《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一课,老师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并思考“作者的真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后来又得到了哪些回报?”等等,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写作的思路。接着,再联想一些自己遇到的与这件事相关的故事,最后回扣课文内容。老师在讲解思路的时候,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制作了一段动画:一个小朋友在公园找不到妈妈了,一位少先队员在去医院为家长送饭的过程中,看到小朋友在哭,就问“你为什么哭呢?”,小朋友说“我找不到妈妈了”,少先队员说“不要哭,我带你去找妈妈”。等过了一会儿,小朋友的妈妈赶了过来,对少先队员说“太感谢你了”,少先队员说:“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应当帮助小朋友。”
这段情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少先队员要去给医院的家长送饭,他说话的时候一定是着急的,此外“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应该……”,这句话是最假的,在实际生活中,有几个小学生会这样说,这无疑是在教导学生说“假话”,说“大话”。所以老师要基于“本真”创作习作情境,用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感,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作文创作时,能够说真话、写真事,诉说真情实感,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文之文、无我之文。
总之,老师应当通过习作的不同要求,在进行习作之前,或者是在习作讲评时,创设巧妙的习作情境,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学生习作的欲望,拓展学生的习作思维,扩大学生的习作视野,提高习作的时代性、趣味性、多样性以及新颖性,真正体会到习作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