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学习具体的数学

2014-04-29张爱民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9期

张爱民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可以借助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提供言语直观性的支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促进认知的构建。

关键词:重温旧知 巧用类比 强化对比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师可以借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引领学生走近可以直接感知的学习对象,提供言语直观性的支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促进认知的构建。下面,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公顷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认识。

片段一:重温旧知做铺垫

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实际调查,测量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长度。新课伊始,让学生交流、比划、体验它们实际的长度。

师:谁来说说,100米到底有多长?

生1:就是我们学校的跑道那么长,正好是100米。

生2:我实际走了一下,100米大概要170步。

生3:在体育课上,100米赛跑我用了16秒多。

简短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新课学习做了重要的铺垫。“100米的长度到底有多长?”看似很平常的问题,但对小学生来说不是那么简单。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情况的基础之上,针对其中的重点部分和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100米的实际长度,有利于他们形成准确清晰的认知,为深刻感知1公顷的大小做了充分的准备。

片段二:巧用类比促迁移

多媒体出示一个正方形。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是1分米、1米呢?

生:正方形边长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面积是1平方米。

师:谁来描述一下,它们分别有多大?

生:1平方厘米大约有我们大拇指指甲那么大,1平方分米大约有我们的手掌那么大,1平方米大约有我们家方桌的面那么大。

师: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1:我认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100×100=10000平方米。

生2:正方形边长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应该是1平方百米。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数学上,我们规定: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也就是你们想的“1平方百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在学习公顷这一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个正方形,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随着边长不断增加,正方形面积逐步增大,公顷知识的学习、内化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认识自然发展,通过研究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到1公顷的大小。整个数学探究的过程自然平缓,便于学生建构科学连贯的块状认知结构。

片段三:强化对比抓感知

师:1公顷有多大?大家联系正方形的边长——100米的长度想一想。

生:大概有我们学校那么大吧。

多媒体出示学校平面图(长140米,宽130米)。学生计算后发现学校面积大概是1.82公顷,大于1公顷。

多媒体出示学生手拉手做游戏的场景。

师:24个学生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公顷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生1:10000平方米里有100个100平方米,所以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

生2:还可以用这样的小正方形去量1公顷的大正方形。我们发现100米里有10个10米,也就是说大正方形里每排可以摆10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摆10排,因此,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

“认识公顷”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部分。首先是因为小学生对长度、面积等实际问题缺乏应有的实践机会,感性积累缺乏;其次,1公顷到底有多大?多数成人都难以准确地进行指认。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不像以前学习的较小面积单位那样触手可及、具体可感。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提出“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在温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我想象,以100米为边长,建立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表象;然后,进行对比感知,当学生提出学校面积可能是1公顷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让认知走向准确,再将学生围成的100平方米的正方形与1公顷的正方形进行比较,学生切实体验到1公顷的大小;最后充分发挥实物直观的优势,带领学生到面积为1公顷的土地上实地查看、体验。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对公顷的认识立体丰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