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情境下的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

2014-04-29毛夏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2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新课程数学

毛夏美

摘要:本文提出的体验性数学学习,是一种基于数学课堂情境下的学习方式。本文对什么是体验性学习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并提出了如何在课堂中进行体验性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文章力求贴近现阶段《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例证,也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最核心的终极追求乃是课堂文化”作出了论证。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14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标》的研究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本文主要就《新教材》的这些特色谈谈基于课堂情境下的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体会。

一、概念阐述

体验性学习:“体验”,在通常意义下人们是指个体通过亲身经历来认识事物。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也就被申引为要求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的活动过程。

《新课标》在7-9年级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根据上述建议,本文中的“体验性学习”也就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体验性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形式。

二、基于课堂情境下的数学体验性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成效举例

1. 其间所体现的策略

(1)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方法。(2)留足思考时间,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又一重要方法。(3)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步入最佳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4)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寻找隐性问题入手,理解本质、内涵,产生情感体会。(5)对问题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以进一步追求提问的完善,促使“体验”生效。

2. 有效地激活、增强学生体验的方法

本文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课》的教学为例,对体验式教学试作探讨。

(1)情境引发体验

先以故事“小明和小亮是一对双胞胎,两个人都非常喜欢数学,小明认为数学是一种思维体操,小亮认为数学能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现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已学完,两个人不约而同想到——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妈妈为了鼓励他们,同时表示自己不偏心,在两张重叠纸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并剪下来送给他们俩。”教师问:“妈妈是怎样表示自己不偏心的呀?”学生展开了讨论,得出妈妈这样剪下来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引出课题。

(2)活动激发体验

兄弟俩为了不辜负妈妈,想出一个复习办法,就是一人出题,一人答题,轮流进行,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其中一组是小明的亲友团,另一组是小亮的亲友团,帮助他们俩兄弟,然后两组竞赛得分。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小亮的过程全都由亲友团完成,在出题和补题中,学生们非常踊跃和积极,开动了脑筋,既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归类增进体验

兄弟俩复习好了兴冲冲地去告诉妈妈。没想到妈妈却问了一个他们根本没考虑到的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吗?”通过思考,学生们得出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个性质可以用来证明边或角相等。于是妈妈又给他们出了一道题。

在本环节中,通过开放题,使学生在多个选项中灵活选择条件和结论,需要学生有一种归类的思想,这种归类思想能增进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体验。

(4)应用强化体验

在复习了全等三角形判定后,妈妈说“数学的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我们家后面有一池塘,你们能测出它的两端的距离吗?”这个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上课时教师引领大家一起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

如图,要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E,使BC=CE,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D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

通过对这个实际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使学生们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加深了理解,强化了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体验。

(5)探究升华体验

学生们自己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通过思考,学生们还想出了以下方法: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EC=CB,连结DE,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学生们再写出证明过程。

在本环节中,经前面的数学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师能趁热打铁,“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问题解决的余热下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数学体验,教室里气氛再度活跃,学生们个个神情专注,兴奋而有努力地在被拓展的体验范围内搜索。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问题,而是数学体验后带来情感、思维的跃升。

三、实践后的反思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我们单纯注重教学过程中理性或逻辑的方面,导致教学组织形成单一,学生认识活动高度程度化,缺少数学体验,不利于学生情感、意志和创造力的培养。基于“问题情境”下的数学体验性学习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 体验性学习是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认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验性学习它是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载体。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本质使学生能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问题,幫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句策略。教师应经常选择典型问题分析、示范,使学生从中得到体验,学会向知识提问,学会向问题解决提问。

这就自然地引出教师如何有效地设置“问题情境”的水平问题,还有待于人们的不断探索。

2. 正确处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与教学时间的效度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教学的重点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交往问题。上课,是一种师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问题解决”下的体验性学习更是如此。但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尽量做到让学生畅所欲言,结果往往把握不住教学时间;侃侃而谈的往往是性格比较外向的,易于表露自己的那些同学,诸多同学往往是陪听,甚至是陪坐。又有的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是否能被教师允许发言,而不关心他人的阐述,轮到他发言,有许多是重述他人的发言内容或者是离题千里,甚至引发他人的哄笑。

像这样,为了学生,为了让学生的疑惑得到解决,教学中有时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偏了方向。这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差错,应十分注意。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学 315100)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新课程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学习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