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29杨友伟何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问题及对策实践教学

杨友伟 何敏

摘要

针对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其解决途径,旨在促进该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提高农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998-02

农学专业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1999年,常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3所学校合并组建为新升地方本科院校,2003年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1]。该校农学专业由原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农学专业转化而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新形势下,农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学生群体、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等发生了极大变化,由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存在的问题

1.1师资结构

目前湖南文理学院农学专业专职教师及实验人员共计11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45~60岁人员6人,25~35歲人员5人。从职称上看,构成较为合理,但教学队伍人员稍显薄弱,人数不足。从年龄结构上看,两类人员年龄之间差异较大,有明显断层。从教学上看,高级职称人员理论与实践知识较为丰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综合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来看,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中心进行重组和改造,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高等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年龄较大的教师所具备的传统农业理论和技术亟需更新,但限于精力等原因,所需时间较长,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1.2学生群体

当前学生群体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农学专业在校学生均为“90后”,较少参与劳动锻炼,加之受到当前西方享乐主义和其他一些不良思潮的冲击,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学习理论知识,而对大田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之目前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宽松,造成学生轻视实验、忽略实践。

1.3实践条件

作为一所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经费尚有一定缺口,对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实习基地与平台较少,实验设备落后,实践教学内容随之简化,实践时间缩短。

1.4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来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课程并重,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实践课程时间相对较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有所压缩;二是教学时间安排不尽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农学专业实践课程季节性强、试验周期长的特点[3];三是实践课程的验证性和重复性项目较多,设计性和综合性项目不足;四是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方式和体制,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不够。

1.5教学方式

当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未能体现农学专业特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难以与时俱进。在此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4]。由此导致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阻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解决对策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农学专业教师的特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培训。“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走出“象牙塔”,让其结合研究课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请进来”就是引进或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杰出人才,对教师进行言传身教[5]。在此过程中,让教师充分把握时代特点,深刻理解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对高等农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展“结对拜师”活动,要求年轻教师向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技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主发展;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让教师自发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个人的学习和进修[6],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2.2充分把握学生特点,积极鼓励实践创新

充分调查和了解“90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态度,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例如营造正确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先进学习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力量;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自发实践创新,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如设立专项奖学金,对积极进行创新实践的学生给予更大力度的奖励;建立更加严格和科学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对学习不刻苦、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3积极改善实践条件,调整实践课程设置

学院应积极改善实践(实验室)条件,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地方,因此也可以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院经费不足、实践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积极走出去,与企业合作[7],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促进就业,形成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改革乃当务之急。因此,必须强化本科生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在有利于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学科融合以及专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对农学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例如,可以增设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作物科学研究方法等实践课程。对同类型或具有内在联系的实践课程进行整合[8]。例如,可将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作物栽培学和种子学的实践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掌握作物从栽培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杂交以及种子质量检测、种子储存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由此可以形成一门新的实践课程,并单独进行考核[9]。在课时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农时和农事,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的上课时间。

2.4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对每门课程的实践内容进行优化,尽量减少验证性和重复性的实践项目,增加验证性和设计性内容[10]。例如“油菜栽培及田间管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油菜育苗、移栽、测定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对田间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将二者统一,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大胆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合理分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技能[11]。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手段,尽量避免传统的“以教为主”或单纯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能动性,让教師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1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实际操作要点,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并且对实践课程的考核要更加严格和科学,督促学生积极进行实际操作。

3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地方院校农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院的积极努力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其严格的科研作风,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学生的全面发展亦可以反哺学校,使学院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淑红,王京仁,王文龙,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30-132.

[2] 郭风法,宁堂原,王守义,等.农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2):88-91.

[3] 马林,袁小红,韩珍琼,等.地方院校生物及农科类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26(1):131-134.

[4] 毕建杰,吕伟丽,王守义,等.在农学专业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6,8(4):40-42.

[5] 郭风法,宋宪亮,赵延兵,等.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7(4):31-34.

[6] 樊广华,郭风法,宁堂原,等.从农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谈实验技术队伍的素质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54-56.

[7] 马克学,席兴字.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46.

[8] 毕建杰,王建华,陈雨海,等.确保农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5):104-107.

[9] 郭风法,李圣福,韩秀兰,等.农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心建设的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5):51-52.

[10] 汪静,胡玉才,迟建卫.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30(9):19-21.

[11] 李淑红,王京仁,黄春红,等.谈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4):116-117.

[12] 苗兴芬,汪秀志,王霞,等.《种子学》研究性教学改革[J].中国种业,2013(3):5-7.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问题及对策实践教学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关于我市中职学校发展农学专业的几点思考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