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蚕对春季蔬菜苗的危害及对策

2014-04-29曾颖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危害对策

曾颖等

摘要通过对土蚕的观察,介绍了土蚕的形态特性、生活习性,总结了土蚕发生的原因,分析了土蚕发生轻重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提出了土蚕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土蚕;蔬菜苗;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760-02

Harm of Grub to Spring Vegetable Seedling and Countermeasures

ZENG Ying1, CENG Lixuan2, YAO Dunqiu1 et al

(1. Lengshuiji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Lengshuijiang, Hunan 417500; 2.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mpany, Shanghai 200031)

Abstract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grub,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ving habits were introduced, the occurence reasons were summarized, relationship between grub occurence and mete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Grub; Vegetable seedling; Hazards; Countermeasures

土蚕属灰黑软体环形动物,又称地老虎、地蚕、切根虫、夜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旱地农作物的主要害虫。该虫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及北方的低洼内涝或灌区发生较严重;在长江以南以蛹或幼虫越冬,但在南亚热带地区无休眠现象。历年来,由于该虫在冷水江发生较轻,一直没有引起重视。2013年是个暖冬,虫卵能安全越冬,土蚕的发生呈现陡增趋势。2014年5月9日在湖南省冷水江市气象局菜地里下了一场雨,土壤湿度大,夜间土蚕活动猖獗,咬断大量空心菜、苋菜、茄子、豆角等,被害株率达20%。鉴于此,笔者介绍了土蚕的形态特性、生活习性,总结了土蚕发生的原因,分析了土蚕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提出了防治方法,旨在为土蚕防治提供参考。

1土蚕的形态特性

土蚕的卵直径约0.5 mm,高约0.3 mm,馒头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产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卵一顶端具黑点。蛹长18.0~24.0 mm,宽6.0~7.5 mm,赤褐色有光泽;口器与翅芽末端相齐,均伸达第4腹节后缘;腹部第4~7节背面前缘中央深褐色,且有粗大的刻点,两侧的细小刻点延伸至气门附近,第5~7节腹面前缘也有细小刻点;腹末端具短臀刺1对。老熟幼虫体长37.0 ~50.0 mm,宽5.0~6.0 mm,圆筒形;头部褐色,具黑褐色不规则网纹;体灰褐至暗褐色,体表粗糙、布大小不一而彼此分离的颗粒,背线、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黄褐色臀板上具2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腹部1~8节背面各节上均有4个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1倍以上;胸足与腹足黄褐色。成虫体长17.0~23.0 mm,翅展40.0~54.0 mm;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跗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前翅褐色,前缘区黑褐色,外缘以内多暗褐色;基线浅褐色,黑色波浪形内横线双线,黑色环纹内有一圆灰斑,肾状纹黑色具黑边,其外中部有一楔形黑纹伸至外横线,中横线暗褐色波浪形,双线波浪形外横线褐色,不规则锯齿形亚外缘线灰色,其内缘在中脉间有3个尖齿,亚外缘线与外横线间在各脉上有小黑点,外缘线黑色,外横线与亚外缘线间淡褐色,亚外缘线以外黑褐色;后翅灰白色,纵脉及缘线褐色,腹部背面灰色;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向性较强。

2土蚕生活习性

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 cm以下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和嫩茎上,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平均产卵800~1 000粒,幼虫共6 龄,3龄前白天在地面杂草中,夜间寄主幼嫩部位取食。3龄后白天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活动取食。幼虫发育历经期:15 ℃历经67 d,20 ℃历经32 d,30 ℃历经18 d。蛹发育历期12~18 d,越冬蛹长达150 d,小地老虎喜欢温暖及潮湿的环境,下雨的夜间活动性强,危害也大。最适发育温度区间为13~25 ℃,相对湿度为80%~90%,土壤含水量为15%~20%。湖南每年3月上、中旬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 ℃越冬的虫、蛹开始羽化复苏,并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从深土层上升到表土层。4月上旬进入危害盛期,平均气温高于20 ℃则滞育越夏,当平均气温在27 ℃以上时发生量即开始下降,在30 ℃以上且相对湿度为100%时,1~3龄幼虫常大批死亡,此时湖南每年6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0 ℃。9月中旬开始化蛹,10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小地老虎在秋季发生,危害秋季作物。

3土蚕大发生的原因

3.1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土蚕的食物来源

冷水江农业的传统蔬菜作物有黄瓜、番茄、豆角、玉米、茼蒿、苋菜、四季豆、莴笋、青椒、茄子、冬瓜、南瓜、黄瓜等,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大片农田转种蔬菜,增加了土蚕的食物来源,为土蚕的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大气温度的升高为土蚕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2013年冷水江的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高1.9 ℃,出现了偏暖年份,有利于虫卵安全越冬。随着人类的增长、二氧化碳的倍增、全球性“温室效应”现象的产生,我国近30年来呈现出明显的變暖趋势,有利于土蚕的快速繁殖,使2014年该虫的发生量由往年的2~3头/m2上升到5~6头/m2。

3.3历年来对该虫的防治不够重视

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只重视对棉铃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等害虫的防治,忽视了对土蚕的防治。土蚕属于地下害虫,白天潜伏在土壤表层内。该虫也可作为地上害虫,晚上出来寻食,咬断蔬菜苗嫩茎,因而只见蔬菜苗受害,不见害虫。

4土蚕发生轻重程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4.1土蚕与累积降水量的关系

为了掌握土蚕在不同年代发生轻重灾害程度,2010~2014年采用当年3~4月降水量与上年8~10月降水量进行分折。结果表明,当年3~4月降水量达300 mm左右,上年8~10月降水量在270 mm以上,如2010和2014年是土蚕重发年,这与土蚕幼虫喜潮湿地生存相吻合;

而当年3~4月降水量在130~220 mm,上年8~10月降水量在140~260 mm,如2011、2012、2013年属轻灾年(表1)。由此可见,头年秋雨多、土壤湿度大、杂草丛生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活动,是第2年大发生的预兆。当年降水量偏多适宜于土蚕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降水量在不同年份的分布不均造成了土蚕发生轻重差异较大。

4.2土蚕与气温的关系

为深入了解土蚕与气温的关系,采用当年3~4月平均气温与上年12月和次年1、2月平均气温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提高蛹的成活率,第2年的土蚕偏多,如2010、2014年;反之,冬季气温偏低,蛹的死亡率高,第2年的土蚕偏少。当年3~4月气温对土蚕的敏感度不明显。

4.3土蚕与2013~2014年冬春月气温的关系

为了深入了解土蚕对春季温度的敏感性,采用1981~2010年月平均气温与2013~2014年冬春月气温进行比较。由图1可知,2013年12月份气温与常年接近,1月份气温高出常年3.8 ℃,2月份气温低于常年1.2 ℃,3月份高出常年1.2 ℃,4月份气温高出常年0.5 ℃,5月份气温低于常年0.3 ℃。由此可见,2013年冬季气候属偏暖期,尤其1月气温较常年高出1.9 ℃,有利于虫蛹安全越冬。而2014年3~4月气温较常年高出1.2 ℃,温度偏高适宜于土蚕生长繁殖。因此,了解冬春季气温情况可为进一步掌握土蚕在当年发生量提供依据。

5防治方法

5.1农业防治

早春铲除菜地及周围杂草,春耕耙地,秋翻晒土及冬灌,均能杀灭虫卵、幼虫和部分越冬蛹[1]。

5.2诱捕诱杀

春季用糖醋液诱杀越冬代成虫,糖、醋、酒、水的比例为3∶4∶1∶2,加少量敌百虫,将诱液放在盆内,傍晚时放到田地中诱杀成虫。

5.3人工捕捉

清晨扒开断苗周围的表土,可捉到潜伏的高龄幼虫,连续捉虫数天收效良好。

5.4桐叶诱杀法

土蚕幼虫对泡桐树叶具有趋向性。发现作物受害时,可取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清水浸湿,于傍晚放在田土中,667 m2放80~120片,第2天清早掀开树叶捉拿幼虫,效果较好。如果将泡桐树叶先放入90%晶体敌百虫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土中,可将土蚕幼虫直接杀死,药效可持续7 d左右。

5.5灌水淹法

对于可短期灌水的苗圃,在土蚕大量发生时,将苗圃灌水1~2 d,可淹死大部分土蚕,或者迫使其外逃,进行人工捕杀。

5.6锄草灭卵法

在土蚕产卵至孵化盛期及时锄地中耕,对土中的卵块进行人工捕杀,可大大降低卵的孵化率。

5.7堆草诱捕法

土蚕幼虫在3龄后抗药力增强,地面喷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可采用堆草法诱捕,即傍晚将鲜草均匀堆放在土间,667 m2放80~100堆,每堆面积0.1 m2,第2天清早翻开草堆捕杀幼虫,连续5~7 d,可将大部分幼虫杀死,草堆一般每隔3~4 d更换一次,日晒干枯后可泼少量清水,以提高诱捕效果。

5.8药剂防治

(1)3龄前幼虫,667 m2用2.5%敌百虫粉剂1.5~2.0 kg喷粉,或加10.0 kg细土制成毒土,撒在植株周围;或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

(2)虫龄较大时,选用50%二嗪农乳油或80%敵百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可杀死土中的幼虫。

猜你喜欢

危害对策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肥胖危害知多少
诊错因 知对策
药+酒 危害大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网络的危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