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4-29何苗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现状

何苗

摘要研究在分析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发展现状和突出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政府指导下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实施层次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加强职业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提高当前我国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产业化背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971-02

Research on Current Training Status and Strategies for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ization

HE Miao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Yangli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outstanding conflicts in the training for the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China, the basic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for the professional farmers, including construct the joint involvement from diversified investment entities under the directions of the governments, implement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hierarchical and modularized as well as to enhance the qualifications admittance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farmers.

Key words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ization; Training for the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Current status

根據美国学者艾瑞克·沃尔夫对职业农民的定义,“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职业进行经营,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和规范获取报酬的从业人员。区别于传统农民,职业农民必须具备以下特点:①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而不是一种世袭身份;②职业农民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③职业农民应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农村缺乏一批年富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还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1现状及突出矛盾

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以来,政府十分重视有关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培训的规划。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格局,培训效应日益凸显。在我国职业农民培训相关工作全面开展下,目前参与培训的农民数量逐年增多,培训内容也日渐丰富,培训师资队伍初步建立,农民学习观念逐步改变。但是伴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快速展开,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发展也存在着以下突出矛盾。

1.1从培训机构来看,发展速度快,组织规模小

目前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主要由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开展,并且部分吸收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民间组织众多零星的培训资源。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农业职业院校280余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 700余所,农村职业高中4 000多所。

虽然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组织实施培训的规模普遍较小。根据中国农业化信息中心调查数据资料显示,培训机构的规模大于500人的占27.6%,101~500人的占28.08%,50~100人的占33.13%,小于50人的占11.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职业农民培训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规模较小,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1.2从农民培训需求来看,潜在需求旺盛,现实需求不足

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科技的快速发展,应该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底子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已经把职业农民培训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根本障碍。根据我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在农村从业人口中,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仅占5.8%,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仅占0.56%,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有7.8年,这种情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观念保守,导致他们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缺乏热情,并且由于对培训内容难以消化,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培训内容的抵触情绪。

1.3从培训产生效应来看,数量可喜,质量堪忧

根据农业部调查数据,“十一五”期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特点如下:①从参与培训人次来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共计培训农民1 900多万人次;②从投入培训资金来看,资金投入数量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投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专项资金56亿元,是“十五”期间投入资金的6.5倍。

然而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行“管、教分离”,行政色彩浓厚,导致培训效果差。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对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培训任务的按时下达和完成,培训经费的拨付与使用等层面;而由具体教学单位负责完成培训项目计划的制订以及培训内容的确定。由于职能部门在培训过程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很多培训机构只是生搬硬套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实用性,难以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

2形成原因的分析

2.1资金投入相对缺乏,培训工作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现有的农民培训经费主要来源自于中央财政,资金渠道相对单一。相对于亟待培训的农民数量而言,农民培訓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很多农民培训项目难以正常开展。尤其在中央取消农业税以来,许多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地方财政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资金难以配套。由于缺乏充足稳定的资金,导致现有的职业农民培训规模小、层次低,远不能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此外,农民培训涉及农业系统、科技系统、劳动系统、林业系统、扶贫系统等,由于多部门参与、条块分割、各司其政,有限的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统筹规划,重复培训现象严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2农民培训内容供需错位

从培训内容上来看,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社会阶层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不同阶层的农民由于所从事职业的差异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和侧重有所不同。然而目前职业农民的培训内容都是围绕实用农业技术而开展的,难以满足高层次的培训需求;其次,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加工链条进一步延伸,农民对现代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的关联知识培训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培训内容缺乏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品牌及安全知识介绍,是不完整的农业教育。

从培训时间上来看,多数承担农民培训的机构主要按照大专院校的教育方式进行讲授,注重系统性,忽视了农村劳动力需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对学制灵活性的需求。尤其是对培训时间的要求,农民最乐意接受培训的是不干扰正常生产活动的短期培训;最乐意接受现场教学和面授,大部分喜欢在农村就近接受培训。

2.3培训资源的缺乏与落后

职教师资是决定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培训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大多数地区农民培训机构一线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培训工作的需求;其次,很多承担农民职业培训的教师缺乏对农村生产实践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灌输远远大于实用技术的传授,导致学员在授课过程中根本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此外,满足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硬件设施普遍不足,表现为:①满足现代化教学条件的教室较少,基本沿袭“黑板上种田”的模式;②缺乏具有实训功能的示范基地;③统一编制的培训教材较少。

3对策

3.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新型农民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充分的资金投入是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持。要解决当前新型农民培训投入不足的难题,第一,要拓宽农业培训的筹资渠道。除了加大中央财政支持以外,应适当要求地方政府配套提供相应的资金,积极鼓励当地农业企业、示范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等单位与组织积极投入到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第二,建立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通过立法,明确职业农民培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承担主体以及运行机制,使职业农民培训获得根本性的制度保证。第三,各级地方政府要尽快明确各部门职责和职能,形成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避免培训工作交叉重复运行,并着力构建促进职业农民培训发展的良好环境。

3.2创新培训模式与方法,实施分层次、模块化教学

职业农民培训必须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来设计所需培训的农业工种,围绕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农民培训内容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拓展知识两部分,涵盖了本职业最新技术、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学员根据自身从事产业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根据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对培训需求信息进行归类、甄别和评估。一方面,按照国家农业行业职业标准,开展农业相关技能培训,培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工人;另一方面,依托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强化创业技能培训与创业扶持,培育现代农业规模经营者、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等农村致富带头人。

实施“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培训主管部门和机构可以针对一些行业季节性强,农民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民培训教育模式,实施弹性学制,培训内容模块化,做到长短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凡是培训学员累计达到所需课时,或者完成各个阶段的考试即可颁发证书。

3.3实施职业农民资格准入机制

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也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农民要真正迈向职业化,就必须参照其他技术行业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农民都建立了职业准入制度。例如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必须在考核后才能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即使获得资格证书后,必须接受后续教育,接受年审合格后才能获得国家优惠政策。农业作为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只有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才能提高农民的地位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3.4建设一支合格的农业职业师资队伍

首先,打造具有“双师”资格的职业师资队伍,围绕提升“农业职业核心能力”这一目标,展开对农业职业师资专兼职教师的培养与塑造,提高农民培训质量;其次,加强职业教师基本教育能力的培训,重点加强农业相关通俗用词与专业词汇的衔接,把专业词汇中专业性较强的解释转化为生活中的现象描述,让学员懂得现象后形成直观理解,再转化为专业解释。再者,吸收农村“技术能人”、“土专家”等,聘请他们担任农民培训的实践指导教师,壮大职教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辉.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4(5):87-88.

[2] 李健楠,秦向阳,张喜才.我国农民培训现状、问题、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4-26.

[3] 于利华,刘延涛.农民培训现状与职业农民培育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135-140.

[4] 程松杰.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953-956.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