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在初中地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4-04-29赵玉贵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9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赵玉贵

摘要:新课改步伐如火如荼,要求教学中不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改及学生需求,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则重点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从传统的单一型教学转变至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彼此分享知识和经验及情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目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优化教材中的知识,把发展智力和培养心理素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认知和发挥自我,对开发学生内在潜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创建良好教学模式,培养良好学习心理

良好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也是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教育方式,一般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大部分原因和学习有关,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教师可以尝试着在教学中围绕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展开教学,使学科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相互渗透和融合。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建存在位置;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堂成功地理课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所构建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他们而形成的,从而产生对地理课的认同感,尽可能给给每一位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提供相应的位置,能在课堂上展示自身能力和潜能。让学生零距离接近教材和体会教材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产生美好的心理感受,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某中学地理教师让一次地理课上带了些奶片和几双丝袜,让学生说出上述物品需经过哪些环节才能达到顾客手上,如果哪位同学说的有条理,那么物品则归属于他。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马上则进入了角色,并展开激烈的探讨和思考,有的学生从商品流通环节说起,有的从奶片的最初发展源头奶牛的生产过程说起。整个教师过程其乐融融,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思维十分活跃,既深刻理解了知识,也表现出较强的表现力,大幅度提升学习效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角色,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和师生间关系是否和谐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师一直扮演着严厉的角色,在教学理念中最常见的管理工具则是戒尺,无形中学生从主动学习慢慢转变到被动接受,应试教育更是让考分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学生在高压下心理十分容易崩溃。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许多学校和教师逐渐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毫无疑问,师生情感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相互感染。但由于历史沉积原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或多或少给学生心理带来一些压力和影响[1]。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主动与学生沟通,以亲切的态度面对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心理特征也存有差异,所以,需要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予以全面深入了解,以交朋友的方式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业基础。有些教师会在授课时带入个人主观情绪和思想,常常会以自己看不惯的现象对学生实施教育。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心理都十分单纯和简单,教师只要运用较好亲切心态与学生交往,会十分容易的除掉学生的戒备心理,师生关系自然而然会变得随和。②发扬民主精神: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安全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从内心对教师产生一种特殊的信任,因而可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满足上述要求,学生自然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活跃在教学中,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总而言之,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成果,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思想的上的紧张心理,促使他们更自觉、更认知的上好每堂课。

三、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重视课后辅导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正是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到大自然中去,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是功能的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在实践中感受到人和事和生态环境了解社会。如某中学地理教师以学校中随处可见的口香糖痕迹现象为例,让学生走出校门做关于口香糖污染环境的调差,调查人们口中口香糖残胶的去向,从而发现大量口香糖残胶一旦吐到地上,就很难被环境消化,要树立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和减少废物的意识,上述实践活动可以让學生面对不同的人群,该如何应付社会中的种种难题,要有意识的在实践中渗透如何调整情绪起伏和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2]。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后辅导,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最为突出的难点就是地图知识,在实施课后辅导时,教师可以布置关于地图作业,从其实用性出发。有了实用性作为作业铺垫和要求,学生会对这样一个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充满挑战兴趣,转变学习思想,不再把学习地理当成心理负担。如某教师让学生设计一条北京旅游路线,学生们展现出不同的构思模式,有的以整个北京市为中心,有的则以北京热门景点为中心,逐渐在绘制地图中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其中,健全学生面对社会压力应具备不屈不挠,团结协作和勇于进取的人格精神。在课堂中有个别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一时间无法得以消除,教师应通过心理交流等方式教师予以排解,细心感受学生的心声,促进师生情感上的交流。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将其资源应用至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发内在动力。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单一的文化知识面对飞速巨变的社会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亚楠,王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9):63-65.

[2]刘三军.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一代(下半月),2012,(8):88.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