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4-04-29王欣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9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

王欣阳

摘要:广西农业基础较为落后,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是广西农业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为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本文将根据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农职院校;对策研究

廣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严重滞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依靠原始的农耕方式,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东盟自贸区的深入发展,东盟国家农产品大量进入区内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广西农业产业升级、走出国门面临的人才短缺,亟需广西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科技兴农,教育先行,通过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实现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现成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才能使广西的农业发展与东盟自贸区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农业职业教育是广西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一环

目前广西农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建立在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户为基础的经营方式,农业的扩大生产主要还是依靠人力的投入增加来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的使用范围更是有限,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较低。虽然广西的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但是仅就广西的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而言却不弱,甚至有一些科研项目还走在全国前列,真正制约广西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广西无法将这些高精尖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是因为广西缺少大量的中等农业技术人才,这些农业技术人才不仅包括能够掌握和学习最新的农业技术并将其推广到农业生产中的人才,同时也包括掌握现代化农业管理知识和具备浓厚市场意识的人才。由于广西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少中等农业技术人才,从而使广西的高、精、尖农业技术较难在低水平文化的农业生产者中推广和普及,造成了广西农业长期在低科技水平中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广西在农业企业方面缺少能形成产业化链条的集群企业,无法将高科技农业项目实现产业化生产。事实上优质农业企业的稀缺还要归咎于广西缺少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储备,在现有农业人才结构中很难孵化出能够开创优质农业企业的人才,从而使本地优质农业企业稀缺,而外地的优质农业企业从人力资源成本和优化的角度考虑也不愿在广西投产。因此,中等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和结构看,中等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农业职业教育,所谓农业职业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职业教育体系,但由于本文研究范围有限,所指的农业职业教育仅限定在农业职业院校的范畴。

综上两方面的原因,要加速广西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适应农业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就必须加快广西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者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广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

二、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实现了较快发展,农业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增加,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在广西先后得到较好的开展,但是由于投入、观念、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1. 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农业类专业招生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广西农业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由于广西当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无法消化和解决现有的农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挫伤了农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愿意选择农学专业的生源又多来自农村地区,亲身目睹了广西农业生产的较低回报率使得这些潜在生源大多不愿选择农学专业,两方面的原因最终造成了广西农业职业院校长期面临招生困难。2. 农业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不高。师资队伍质量是影响农业职业教育供给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受到农业职业院校招生困难、专业缩减等因素影响,广西农业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任教师逐年减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所占比例较低。一些农业职业院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另外,资金投入不足和具备科研能力人才的匮乏也导致广西农业职业院校科研水平较低。3. 农业职业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广大农耕者及其子女对农业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农业类专业生源不足现象严重,一些选择了农业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跳出“农门”的思想。

三、促进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走分流化和高度专业化道路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当前教育政策的影响,全国各大院校都在频繁走入一种误区,即认为院校的院系、专业设置越多,学校的综合实力就越强,都希望把自身打造成综合型院校。广西的农业职业院校也不能免俗,设置了越来越多与农业职业教育不相关的专业,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学类专业招收招生困难,学校面临巨大的招生压力而做的妥协。长期以往,农学专业将逐步被边缘化,不利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困境,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对农业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以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从政策上限制农业职业院校的“不务正业”,否则农学类专业将会逐步被边缘化,生源萎缩,形成恶性循环;其次是通过政策扶持农业职业院校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对此可以借鉴德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农业职业学校、农业专科学校、高级农业专科学校和高等农业大学四个层次。农业职业学校培训时间为3年,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学生学习期间一面在农企接受农业师傅的指导,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一面在校学习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业机械操作、农业法规和环境保护等几个大类的理论知识,学生毕业时,经国家考试合格,可取得农民资格。在农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学生可继续上农业专科学校学习3个学期,年龄一般在18-19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农企的经营管理,培养目标由农业生产向农企经营与管理转变。在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工作1年,可直接上高级农业专科学校,学制1年,学生年龄一般在21-22岁,主要学习企业管理和营销知识,培养目标是农业企业管理人才。经国家考试合格,取得农业师傅或农业技术员资格,成为国家认可的“师傅”或企业主,有资格自己经营或帮助别人经营一家农业企业。部分学生还可以继续深造进人高等农业大学。高等农业大学包括专科大学和本科大学,其中农业专科大学学制4年,学生主要学习农业领域应用技术,毕业后可获得农业工程师资格;农业本科大学学制6年,学生主要学习并从事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毕业后可获得农业硕士学位。德国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使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在各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岗位上成为素质好、高度专业化、动手能力强的农业专业人才[1]。

这种分流、教育、再教育、再提高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可以有效扩大农业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二是通过专业化的资格认证,可以提高公众对农业专业的认可度,破除“学农业就是回家种田”的僵化思想,从而解决农业专业招生难的问题,同时又能最大化储备各层次的农业人才,非常有利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2.增强农业职业学校自主发展能力 农业职业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笔者认为农业职业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1. 明确农业职业学校办学定位。农业职业学校应该树立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农业从业人员自身持续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农村以及整个社会进步、公平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生产技能的培训为主,涉及全面的个人素质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及培养体系[2]。2. 提高农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增加经费投入,促进科研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促进现有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师待遇,加大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3.建立职业能力型教学体系。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而作为农业职业教育,它的宗旨就是按照农业职业的不同需求,培养多方面的技术型实用人才,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学,尤其是主导专业的教学往往是与农业生产实践接轨的。这就要求农业职业学校应该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妹华,德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与借鉴[J],江苏教育,2010年第1期.

[2] 景覃玲.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暑期游泳培训班现状及对策研究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大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