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村上春树小说特定的读者群

2014-04-29秦祥涛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读者群村上春树

秦祥涛

摘 要:村上春树是时下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家之一,他的读者遍布全球。可以说自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发表以来,他从来不缺粉丝。村上春树独具韵味的文笔和深刻的生存困境主题,为他赢得了一大批读者。

关键词:村上春树;读者群;精神共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1

有人调查过村上春树的读者群大多数是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公司白领,年龄几乎都在17岁至35岁之间。拥有这样一个庞大的读者群,是村上春树小说能够畅销的基本原因。林少华曾这样表达自己翻译村上春树作品的感受:“想到远处有一颗心正在为自己并不成熟的译作发生共振,想到有一位不曾谋面的朋友正对自己、对自己手中的译笔投来期盼的目光,一股纯粹的幸福感便从心底缓缓涌起。”1这种感受是所有村上春树粉丝的精神的“共振”,是他们在“这个不无沙漠化危险的土地上永远的清泉和绿洲。”2

一、环境的契合

村上春树的文字描绘出的都市世界就是读者生活的真实环境。作品中的主人公听着流行音乐、吃着西式快餐、看着世界各地的电影,这类场景可以将其置换到任何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中。稻草人评价说:“当我们回想60年代的时候,他同庞大的街垒战队伍一起作为青年而存在;当我们看到69年的wood stock录像或beatles的video时,他同穿着喇叭裤戴耳机坐在码头上的人一起作为孤独的倾听者而存在;而当我们夜里打车驶过光影里的城市马路的时候,他又同我们一起作为现代社会无名无姓的移动者而存在。”3可以说,读村上春树的作品,我们有时很容易忘记他是一位作家,而变成我们的朋友。

村上春树创作时便是基于对这样一个庞大读者群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力图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拥有这样庞大读者群,并非说明村上春树小说属于都市言情小说范畴,而是其作品的内在精神恰好契合了都市青年的生活环境。他们思想所受到的导向,以及面对高度资本主义社会时表现出的“迷惘”将直接在各自生活中表现出来。经济发展带动都市的繁荣,进而影响了都市青年精神状况。日本学者藤井省三说:“始自日本的村上春树现象,之所以依顺时针的方向传播至台湾、香港、上海、北京,这与战后东亚社会连锁地体验高度经济增长有所关联,可以说东亚各都市接受村上春树文学,是现代都市成熟度的一种标志。”4所以,村上春树能够受到如此多的读者青睐,得益于他对当时全球经济发展导向的一个准确把握。

二、文化的融合性

不过也有人据此推断说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一种内在的“小资”情调,属于文化消费的一种外在表现。一些传统评论家开始批评村上春树,如唐纳德·凯恩说:“如果你走进日本的一家书店,除非是一家特大型的书店,你很难找到一本真正的严肃的文学作品。如今的作家都是为了迎合年轻读者的时髦要求而写作。”5这种“时髦写作”的批评是不恰当的,村上春树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作家责任感。透过村上春树创造的文学世界,我们能看到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生命伤口。

这是村上春樹作品一个典型的特点:以西化的视觉来描绘日本都市青年的生活。他的小说大量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风格和文化,以一种平常的姿态,网罗了全世界各种文化事件、风俗习惯,给读者以一种亲切感而不感凝重。例如,村上春树经常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60年代经典的音乐,甲壳虫、大门、鲍勃迪伦、约翰考垂恩、格伦古尔德、海滩男孩、埃尔伯特埃勒等。而这些在60年代红遍半边天的音乐都是对现代都市文明或者说后现代消费文化的一种反叛。“60年代除了青春与革命的冲动以外,还有都市生活初具面目的繁华与物化。”6值得一提的是,村上春树对中国大陆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好感,这从其小说多次出现中国背景或者中国人物就可以看出。

三、提供精神“出口”

这一点极为重要,村上春树很用心地为彷徨在都市阴暗角落的年轻人提供了精神“出口”。“出口”就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在一次次沉重挫折之后仍有信心面对未来。这种终极的关怀,也是村上春树能够瞬间俘获读者心灵的重要原因。如在《挪威的森林》中,木月、直子、初美的自杀让整部小说陷入苦涩的记忆,但渡边的坚强与执着,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信念。村上春树的小说,不动声色地将读者一步一步引入到对悲观生活的反抗和积极态度上去,让深陷都市金钱和物欲泥沼不可自拔的读者们寻求到一份心灵的慰藉。

林少华曾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把玩孤独,把玩无奈》的文章里说:“村上作品的基调是孤独和无奈,而最让我动心和引起共鸣的,是他把孤独和无奈作为玩味的对象,还把这种玩味升华为审美境界。在花样翻新的世界上,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富有智性和诗意的活法,一种因通达而潇洒的人生态度。”这里提到的“富有智性和诗意的活法”,笔者认为就是村上春树为都市年轻人提供的精神“出口”,不放弃自我,不停止追寻。

综上所述,拥有这样一批读者群是村上现象得以在世界流行开来的基本保障,更是研究村上现象在思想内涵高度的基本入口,他的作品体现着以这批读者群的精神世界为导向的都市文学的特征。马来西亚学者叶惠说读了村上的书称:“即使孤独时大概也能找到自身的活法”。这是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下,由于金钱万能、个人主义的滥觞而必然导致的人性扭曲和精神空虚,因此村上春树小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表现出一种慰藉孤独的都市文学内涵,也为他赢得了大批的读者群。

注释:

[1]林少华:《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村上春树文集》总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2]同上

[3]稻草人:《遇上100%的村上春树》,北京:当代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76页

[4]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在东亚—都市现代化标志的文学》,载《书城》,2005年,第9期

[5]Japan Ask Why a Prophet Brothers,the New York Times,November6,1994.

[6]稻草人:《遇上100%的村上春树》,北京:当代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138页

参考文献:

[1]稻草人:《遇上100%的村上春树》,北京:当代文学出版社,2001年

[2]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在东亚—都市现代化标志的文学》,载《书城》,2005年,第9期

[3]内田树:《当心村上春树》,杨位、蒋崴译,重庆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读者群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从《新晚社区报》看读者群顶层设计思路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现阶段科技类报纸如何为农村读者服务
读者群
编辑如何挖掘特殊读者群?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探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