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对“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4-04-29李成博

中国市场 2014年27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李成博

[摘 要]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前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呈现出复杂化和艰巨化的趋势。对“90后”大学生应该在人生观教育和传统教育、因材施教的个体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家庭和学校的联合教育、为国家为民族的整体主义教育、网络新媒体教育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90后”;德育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170-02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群体,这个群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当中的主流,在校园活动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就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学生。应该说,大多数“90后”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爱护已经健康成长,他们不以天之骄子自傲,懂得珍惜每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勤奋刻苦,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普遍存在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好与坏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什么都好,正所谓“一好百好”,而忽视了做学生的德育工作,看不到德与才的关系。有些“90后”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成天忙于考试追求好成绩,长期被父母娇养惯了,一旦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各种毛病暴露无遗。有的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从来不为同学为他人考虑;有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洗衣服,不会上街买东西,个别的甚至由于没法照顾好自己只好退学;还有的同学有着多渠道经济来源,花钱大手大脚不懂节省,在同学中引起盲目攀比摆阔的不良风气。如何对当今高校中的“90后”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管理和教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加强人生观教育和传统教育

“90后”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青年时期,由于学校生活的特殊环境,他们接触事物少,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虽然他们身体发育趋向成熟,但是他们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90后”学生对许多社会现象和人生目标都处在观察思考阶段,他们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他们敢于审视社会,但是往往良莠不分,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迷惑但是不能掌握和运用评价标准和尺度,有时甚至混淆本质,以丑为美,把糟粕当精华,把腐朽视为新鲜,因此加强“90后”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确实是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90后”学生人生观教育应该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为指导,切实抓好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努力把“90后”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传统教育上主要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为主。中华民族历来就以勤俭节约著称于世,当代“90后”学生更应该具有独立自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对“90后”学生来说,节俭就是对父母劳动成果的珍惜,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动光荣观念的推崇。老子提出为人处世的三宝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要去甚、去奢、去泰”。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要求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当前物质产品空前丰富的时代“90后”学生更不应该盲目消费和攀比,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信念。

2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教育

“90后”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个体的差异性造就了我们的多样性,形成了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由于每个学生的自然禀赋不一样,所以教育也要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90后”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影响再加上各自不同的个人经历因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心理和个性特征,这时候就要求教育者要具备深刻的洞察力看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完善自身。让那些不爱劳动的同学热爱劳动,自私自利的同学愿意助人为乐,奢侈浪费的同学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

3 开展集体活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只有具备一定的凝聚力其成员在内部才会乐于把组织当成自己的家为它效力为它出谋划策,在外作为组织的成员而自豪为它争荣誉,班级这个集体也是那样。那么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呢?“90后”学生们都在各自的小家庭里“独养”惯了,在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围着转,众星拱月似的。一进大学校门那么多人生活在一间屋子里,还真有点不习惯,于是乎,桌子和椅子是谁的抽屉是谁的分得清清楚楚,搞得人际关系紧张形同陌路。这时候班级集体应该多开展集体活动,各种球赛、拔河比赛、交友舞会等,在竞争娱乐互助的气氛中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建立起亲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让“90后”同学在人与人之间和谐信任的氛围中变得更开朗更乐观更宽容更积极。唯有如此,才有利于“90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位联合教育

当前影响大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效果的主要外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的,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还是各种媒体的宣传以及社会风气都对“90后”学生接受德育的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如在宽松的政治环境、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中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一般比较积极主动、热情开朗。而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转折时期和紧张的人际氛围中接受教育的学生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就容易产生困惑或选择被动。另外,在德育教育的接受方式上,以微博、微信等网络传媒为主的现代传播手段和视听设备的影响要比单纯枯燥的课堂说教更有感染力和渗透力。二是家庭影响。家庭是影响“90后”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宽松、和谐、民主、友善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并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学生对学校正规的道德纪律要求和思想教育能够做到自觉遵守、主动接受的态度,在专制、溺爱、冷漠或缺乏良好道德教育的家庭中长大的学生一般对学校的正规教育采取或对抗或冷漠的态度。因此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必须积极寻求学生家庭的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正面效应,使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起来。三是教育者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高等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发扬园丁和蜡烛精神为造就一代新人敬业乐业、不计名利安于淡泊。孜孜以求、无私奉献地努力做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上的引路人,文化学习上的良师益友,道德品质上的标杆,人生道路上的楷模。

5 强调为国家为集体、为民族利益着想的整体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夙夜在公、以公灭私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在伦理道德上一直提倡“舍小家为大家”,即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精忠报国、先公后私、一心为公已经成为人们所信奉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正是在这种为国家为民族的整体主义精神的影响下,才有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几千年来走在世界民族的前列。历史上,我们有许多的先贤圣人提出过我们民族的崇高标准,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比如:诸葛亮提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中华民族的这种为国家为民族的整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90后”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狭小的象牙塔里面,为人处事有时候难免会以个人为中心,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6 加强网络新媒体的引导教育作用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方式,互联网在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人在网络上一夜成名,也有些人在网络上迷失自我。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我们带来便捷、效率和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一些色情的东西、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各种费时费钱的网络游戏等。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发挥网络的积极向上的宣传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的消极影响。在校园里,建立德育教育网络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展示爱岗敬业和助人为乐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件,由此弘扬社会主旋律,发挥社会的正能量。同时,培养“90后”学生的自制力和辨别力,让他们自己就能在网络上分辨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错的,该弘扬什么该抵制什么。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做一个积极、健康、富有正义感的网民。

综上所述,在经济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都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里,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现实面前,德育教育如果只采取传统的课堂教育的方法而忽视其他的教育方式和渠道,或者只是用一个标准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就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当前阶段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时必须把上述各方面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齐志明.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2]马玉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网络德育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3]任景莉,黄英.对大学生德育状况及德育教育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05(7).

[4]王建斌.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5]張维贵.论德育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1).

[6]张文军,王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与借鉴[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

[7]陆晓燕,李琼琼.试论当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探索,2013(6).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