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代和亲政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

2014-04-29王栋亮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和亲王朝政权

王栋亮

摘要:古代和亲政策不仅对汉王朝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少数民族政权影响深远。政治上,因和亲而带来的和平安定的局面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自身建设;经济上,两地贸易的往来是经济发展的最深层的巨大推动力;文化上,少数民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明由野蛮走向文明。

关键词:和亲政策少数民族影响

和亲,又称和戎、和蕃,它是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除了凭借战争之外,以另一种和平的方式达到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影响和控制的手段。因此,自秦汉中原统一王朝建立之后,历代的中原王朝都很重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并将之作为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国策,而和亲制度本身也以其发生次数之多,和亲范围之广为研究者所重视。近年来,有关于和亲制度研究的论文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在像和亲对西域丝绸之路的影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都是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来分析和考虑问题,而对于周边少数民族,他们到底在和亲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亲制度又对他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学者们关注的力度还是不够的,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从少数民族政权的角度来分析和亲制度对其政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有不足之处希望专家可以批评指正。

春秋战国时期,臧文仲对鲁庄公说过这样一段话“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①这段话可谓是对和亲制度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精辟的概述,概括起来说,和亲的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当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通过和亲可以结盟于诸侯,达到稳定四夷,巩固政权的作用,因而,历代王朝都将其视为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的手段而频繁加以利用,尤其是中央王朝处于内忧外患局面的时候。但是,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两方面的共同行为,因而,其对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来具体的分析。

一、 政治影响

和亲本身就是一项政治制度,因而在政治方面其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对于少数民族政权来说,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借助于与中原王朝通婚,拉近双方之间的关系,并倚靠中原王朝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达到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威慑,进而凭借这种威慑力,吞并其他政权,增强其自身实力,巩固其政权。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劼利可汗战败被俘,其政权也随之土崩瓦解,草原上一时陷入混乱,薛延陀部首领夷男趁此机会壮大其实力,成为草原上一大政治力量,但此时周围仍有许多部族不愿臣服,这是夷男担忧的问题。贞观十五年,夷男派遣使者请求与唐朝和亲。唐太宗对夷男的和亲行为是这样评价的“延陀方谨事我者,顾新立,倚我以服众。……我又妻之,固中国婿,名重而援坚,诸部将归之,戎狄野心,能自立则叛矣”②,“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③。唐太宗对薛延陀这次的求和亲行为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如此迫切的請求与唐朝通婚,只是因为目前自身实力还很弱小,无法与唐朝抗衡,因而希望通过和亲,使自己得到了一个坚强后援的同时,还迫使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服从于它,受其控制。而一旦其实力增大以后便会“自立则叛矣”。在这里,和亲仅仅是少数民族政权借以得到援助,威慑其他部族,以便壮大其实力的一种手段而已。郑众在评价和亲时也说“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饰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④像这样的和亲有很多,比如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做了可汗之后,“国人不附”,“弩失毕部共推泥孰莫贺设为可汗,泥孰不从”,并推举咥力特勒避莫贺咄之难为可汗,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两方互相征战不息,并都派遣使者来唐请求通婚,其目的无非就是借助和唐朝通婚成为其婿,试图获得唐朝的援助,为自身增加政治砝码,打击对手。虽然最后唐太宗没有答应双方的和亲要求,但其政治影响力还是十分明显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呼韩邪单于。竟宁元年,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子昭君赐单于”。正是凭借和汉朝的通婚,呼韩邪单于得到了汉朝经济和军事上的帮助,回国后,人民竞相归附,“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除了通过和亲得到中原王朝的倚靠以巩固政权之外,借助于和亲,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政权之间可以获得短暂的和平,在和平的环境之下,少数民族政权也借以得到巩固和发展。而这种和平的作用在双反经年交战,彼此都十分疲惫的时候,或者是少数民族政权还很弱小,无法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时候就会尤为突出,因为和亲带来的和平使得他们得到了喘息,可以腾出更多的力量进行内政的建设,这对于其政权的巩固是很有帮助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南诏。“酋龙年少,嗜杀戮,亲戚异己者皆斩,兵出无宁岁,诸国更雠忿,屡覆众,国耗虚。蜀之役,男子十五一下悉发,妇耕以饷军”。经过多年与唐朝的作战,南诏国内已经不堪重负,再加上君主残暴不仁,更是使原本不容乐观的形势变的更加恶劣,于是,南诏请求与唐朝和亲,唐朝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许婚,两国之间迎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这对两国的发展是极为有好处的。另一个例子是匈奴,“(本始二年)匈奴大破,民众死伤而去连者,及居产远移,死之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其后,汉击之,匈奴不敢辄当,当者报其直。滋欲向和亲,而边境少事矣”。少数民族所处之地其自然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因而,在灾荒年份,其国力就会受到很大削弱,这就迫使他们主动要求停止战争,寻求通过与中原王朝和亲来换取和平,以便集中力量摆脱困境,如“(建武)二十二年,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单于畏汉乘其弊,乃遣使诣渔阳请和亲”。另外,当中原王朝强盛,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具有强大威慑力的时候,少数民族政权出于自保心理,便往往会主动请求与中原王朝和亲,如“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追奔逐北,自是以后,匈奴震怖,益求和亲”。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和亲确确实实也带给了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相对安定和平的局面,如自呼韩邪单于请求与汉朝和亲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廷。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因为和亲而带来的和平安定的局面不仅对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自身建设而且在同中原汉族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 经济影响

当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和亲的时候,往往都会准备丰厚的聘礼,这些聘礼又大多都是这些少数民族的土产之物,比如良马。而当中原王朝同意和亲之后,往往也会回赐大量的物品,即便最终不同意和亲,中原王朝对派遣来的使者的赏赐也是极为丰厚的,而回赐的物品也往往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没有的物品或者是生活必须品,这种聘礼—回赐形式的经济交往虽然属于统治阶级上层之间的往来,而且其范围、交往次数也极为有限,但是正因为上层之间这种相互的往来作为示范,民间的经济往来也变的频繁起来,这对于交换双方的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另外我们要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原王朝所回赐的这些物品中包含了奢侈品、衣物、布匹、种子,甚至还有有一技之长的工匠,除了奢侈品是供统治阶级上层享受的以外,其余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所缺少而发展经济所必须的,尤其是种子和工匠,回赐的这些东西无疑是解了他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回赐的物品中奢侈品的数量在下降,而其他的物品所占的比重在大幅增加,如汉文帝时,回赐的物品有“服绣袷绮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比余一,黄金饰具带一,黄金胥纰一,绣十匹,锦三十匹,赤绨、绿缯各四十匹”⑤,这一时期,奢侈品占了绝大部分,剩下的就是少量的布匹。“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元寿二年)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此时回赐的衣服布匹不仅所占比重增加了,而且数量也在成倍增长。至唐朝与吐蕃和亲,“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帝念主动,赠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这一时期,回赐物品中奢侈品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布匹、种子和有技艺的工匠,这些物品和人员的传入对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动力是毋庸质疑的。而和亲所带来的和平安定的局面又有利于双方互市贸易的展开,据史书记载,汉匈和亲之后,“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正是和亲带来了双方安定的局面,而安定的局面又促进了两地贸易的往来,而这种较之于聘礼—回赐范围更加广大、次数更加频繁的贸易形式更是经济发展的最深层的巨大推动力。

三、文化影响

中华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周边的少数民族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仍旧处在野蛮未开化的阶段,如匈奴“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而像和亲这样的婚姻,中原王朝是要严格讲究礼仪的,如果没有准备聘礼就来和亲,是不被允许的,比如“和帝永元十六年,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愿和亲修呼韩邪故约。帝以其旧礼不备,未许之”,大臣们也意识到“夷狄不可礼义畜,若聘财未备而与之婚,或轻中国,当须要其备礼”,正是中原王朝在与夷狄打交道的时候严格奉行礼法的行为影响到了少数民族,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和亲的时候也多少会遵从其礼仪,如吐蕃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时“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 毗伽阙可汗初死,其亲近之人想要让宁国公主殉葬,“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表,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⑥。在与中原王朝和亲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往往会被中原文化所折服,产生向往之情。如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并“自亦释氈裘,袭纨绮,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宁远国王也“志慕朝化”,并遣子弟如唐学习礼仪,回纥王也是“俗慕华风”。同时和亲中,和亲的公主带去了中原的书籍,而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也主动要求学习中原的文化,如“公主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建武二十八年)北匈奴复遣使诣阙,贡马及裘,更乞和亲,并请音乐。单于前言先帝时所赐呼韩邪竽、瑟。空篌皆败,愿复裁赐”。正是由于和亲及相关的活动,使得少数民族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他们的倾心学习,少数民族地区也逐渐摆脱了野蛮无知,走向了文明,如长庆二年“唐使者始至,给事中论悉答热来议盟,大享于牙右,饭举酒行,与华制略等,乐奏《秦王破阵曲》,又奏《凉州》、《胡渭》、《录要》、杂曲,百伎皆中国人”,高昌国“其刑法、风俗、婚姻、丧葬与华夏小异而大同”。

综上所述,和亲,不仅为中原王朝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局面,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同样的,和亲也加强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他们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个作用,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注释:

①《五礼通考》,卷250。

②《新唐书》,卷127下,列传142下。

③《資治通鉴》,卷197。

④《通志》,卷180,列传21.

⑤《史记》卷110.

⑥《旧唐书》卷195,列传145.

参考文献:

[1]《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二十四史全译·汉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

[3]《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4]《通典》[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5]《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6]《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2003.

[7]《册府元龟》[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6.

[8]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和亲王朝政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唐代涉蕃诗中的和亲联姻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王朝梁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