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2014-04-29李翠霞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李翠霞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共十八大对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做出了新的部署,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重要形式的论断,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清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人民政协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首先,人民政协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人民政协是我国唯一的所有政党都参加的政治组织,具有其他任何政治组织所不具备的特点,包括组织成员的广泛性、组织理念的包容性、组织机构的灵活性、组织活动的务实性。这种独特的特点,为党派联合和党派合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形式。其次,人民政协具有特殊的组织性质。在我国现有政治体制下,通过完善选举民主来滿足公民政治参与要求的空间比较有限。国家回应公民社会的政治参与要求的现实路径,只能是提升协商民主的层次和水平,而人民政协的特定性质、主要职能、永恒主题等,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含了人民政协的内容,要提升协商民主的层次和水平,人民政协就是最好的组织形式。第三,人民政协能反映多元的利益诉求。当前,如果没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存在及其活动,众多的社会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复杂的利益冲突难得以疏解,就更谈不上社会公平正义,谈不上和谐稳定。因此,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的政治组织,完全能够成为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渠道”。

二、人民政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所在。一是能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当今社会呈现出利益格局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阶层结构复杂化等特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通过人民政协,加强沟通、广开言路、拓展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使社会上分散的意见要求得到有组织、有秩序的表达,纳入到现行政治体制内和民主法制轨道上来,已成为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能够执行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作为执行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机构,在促进各党派的团结合作方面责任重大。要切实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努力推动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协商,使之更加经常、更加有效;要切实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及时沟通思想,交流情况,就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鼓励委员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为他们发表意见提供平台,积极办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提案,多渠道反映他们所代表的民意,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合作共事氛围;更加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批评监督,维护他们履行职责的民主权利。三是能够把团结的面扩得更大。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主题和优势所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推进建设事业的根本方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尤其要全面自觉地贯彻这一方针。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把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的要求,努力增进社会各界的团结,巩固党所领导的最广泛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政治联盟。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协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促进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各阶层、各界别、各群体,通过加强联系,宣传引导,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是能够把民主的氛围搞得更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扬人民民主。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人民政协必须进一步发挥这一政治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适应,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相适应,努力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等方面,作出新贡献。按照“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不断扩大政协工作的社会开放度,为各界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畅通渠道,使各阶层的利益诉求能够在政协得到充分表达,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得到疏通和化解。

三、人民政协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强大生力军。一是为发扬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平台。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趋多样,政治参与的要求和愿望不断增强,人民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政治,而不是一种政治冷漠现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开辟了有效的制度化渠道。二是为促进民主制度的完善拓宽了渠道。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机构。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成为发扬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人民政协能够通过发挥党外人士在民主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拓宽社会各界利益表达渠道、保障党外人士履行民主监督,进一步推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为履行职能的工作提高了质量。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协商是民主协商,监督是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都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程度、进程紧密相连。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活动,离开了这一基点,政协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我们要坚持把政治协商作为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坚持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主动就协商议题与党委政府沟通,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规范协商形式、明确协商程序,完善协商机制,用制度来保证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保证政治协商的郑重和经常,不断提高政治协商的水平。要坚持把关注民生、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民主监督的重点,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办法、新途径,切实保障委员提出意见和批评的权利,畅通民主监督渠道。要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政协参政议政的重点,增强参政议政的能力,拓展参政议政的渠道,完善参政议政的形式,使参政议政活动更加灵活多样,更广泛地体现民情民意,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04.

[2]高放.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355.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新时期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