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信息技术化条件下高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2014-04-29于鹏张金耀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探索研究

于鹏 张金耀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正给教育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网络信息化作为大势所趋,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解决在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考虑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网络信息技术 德育工作机制 研究 探索

21世纪以来,全球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创造前沿地的高校,更是对这一应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依赖,尤为显著地便是学生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在现实生活中,网络技术好像一把双刃剑,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不是新技术的过错,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否定新技术的使用。相反,我们应该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学生德育工作服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优秀素养形成。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当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触及到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媒体的重要载体正以迅速、便利、超时空的传递文化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网络环境一方面为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的德育教育手段,使德育工作的时间、空间和范围更加广阔,吸引力与感染力大大增强,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另一方面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上信息良莠并存,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其身心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是非美丑辨别力较弱,加之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因此如何认识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迎接和回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对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构建网络德育也成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信息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

当前学校的网络德育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一是以信息化技术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是在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德育内容。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德育效果有限,工作难度较大。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整合、吸收、创新,提高道德认知力。其次,网络开放、交互式的特点,拓宽了德育途径。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式,真正拓展了学校德育的途径。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谈心,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教师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可以查阅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德育发展动态,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建立心理网站、德育网站、教学网站,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学习问题。最后,网络的仿现实性给学校的德育创建了新的平台。学生可在虚拟的世界中仿真练习,模拟现实,让学生在实践中,与生活接触,使知、情、意、行逐步社会化,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需的品德,在服务社会、适应社会中增长才干。

三、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德育教育机制,引导学生科学理性运用网络

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未来的网络德育前景非常广阔,作为一名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必须及时调整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1、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两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两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增强自身思政理论知识素质和素养,提升教育教学的技能,研究和探索网络思政教学的规律,尤其是学生思政学习的规律,并积极运用于新环境的教学中去,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可以构建虚拟思政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依靠多媒体和多样化思政信息内容,来积极引入学生进入胜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和理论的精髓,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教育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以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为载体,形成校园网络对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新途径。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平台系统涵盖了现代校园中绝大部分的日常应用和管理功能,并能有机的集成学校内现有的各类应用系统。系统的成功实施,可以形成校园内规范一致的数据集成和共享环境,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为学校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校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管理工作,与管理者进行有效地互动。例如: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使学生能够在校园范围随时随地应用网络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学生提供优良地应用系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实用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实行网络资源人性化管理,放宽对学生网络生活的监督尺度,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以上这些举措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构筑保障大学生的心灵健康的坚强壁垒。面对网络上良莠掺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有关技术部门,学校应承担起保护学生的重大职责。网络德育工作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关键在于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干净的网上生活空间,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主选择高尚道德和健康人生道路。德育工作者要通过生动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虚拟社会中也应当遵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建立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主动选择”的德育模式,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构筑坚固的精神防线。

4、广泛开展网络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的联动。学校要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校园文化内容,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因势利导,发挥校园网络以及大学生自发建立的局域网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形成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联动的局面。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创建博客、QQ群和网上BBS,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普通网友的身份与大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直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直接解答大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困难。此外,学校还应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网风、网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多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的宣传,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维护网络秩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

5、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网络发展的德育工作队伍。“网上德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化的手段之一。互联网时代要求有一支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善于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懂得大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上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教育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同时,还要有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规律,适应时代发展。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总之, 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对“网络德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力求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开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技术探索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谈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