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报开辟新媒体“战场”的策略研究

2014-04-29冯雅楠

2014年33期
关键词:华商报都市报战场

作者简介:冯雅楠(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与传媒。

摘要:在自身发展遭遇瓶颈以及新媒体浪潮的“裹挟”下,《华商报》主动在新媒体领域开辟战场,并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上述平台的发展策略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为《华商报》发展新媒体总结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华商报》;都市报;新媒体;策略1.前言:

自都市报诞生以来,其发展历程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进程息息相关。都市报不仅能够在时政新闻领域填补党报、机关报的空白,还能在娱乐、体育新闻领域与专业报刊一较高低。由于具有极强的地域属性,都市报一直能够占据报业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

不过,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传媒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纸媒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他们已经养成了借助网络和手机来获取新闻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改造加速了报刊亭数量的减少,从2008年到2011年,全国邮政报刊亭共被拆除9508个。而2012年至2013年年底,又有11%的报刊亭不复存在。为了吸引读者回归,一些都市报已经开始借助新媒体拓展信息平台,《华商报》正是其中的代表。从其投身数字化尝试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华商报》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为都市报开辟新媒体“战场”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2.分析和讨论

2.1《华商报》开辟新媒体“战场”的原因探究

2.1.1自身发展遭遇“瓶颈”

《华商报》是“华闻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传媒集团)的核心媒体,每日发行量超过66万份,是本地最有影响力的强势媒体。2007年,传媒集团各媒体、公司实现经营总收入超过20亿元,其中《华商报》的广告收入达到6亿元,占据全部收入的近1/3。

不过,同全国大多数的都市报一样,《华商报》开始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当地的市场格局已经稳定,诸如《三秦都市报》在内的竞争对手也拥有数量不菲的稳定读者群,《华商报》很难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在报纸版面有限的情况下,报社无法持续增加广告量;更为糟糕的是,作为《华商报》最主要的广告客户,房地产企业正在滑向销售低谷,其用于投放广告的费用变得捉襟见肘。

2.1.2都市报掀起发展新媒体的浪潮

从2007年-2008年,国内都市报掀起一股发展新媒体的浪潮:天津《每日新报》投入3000万用于完善网站建设、杭州《都市快报》携手网站“19楼”进军新媒体领域、《楚天都市报》与腾讯联姻建立大楚网。

其实,传媒集团也有一定的新媒体基础,早在2003年,《华商报》就开通了自己的电子版,拥有百万以上的注册用户。但是这一平台仅仅是报纸内容的网上再现,并没有延伸出更多的服务。传媒集团认识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该利用《华商报》的优势跟上这一浪潮,避免在分类信息网站、视频网站和购物网站的建设中陷入落后的窘境。于是,依托《华商报》优质内容的“华商网”应用而生,《华商报》正式开辟新媒体“战场”。

2.2《华商报》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华商网新闻中心目前日均用户浏览量(PV)800万;日均用户访问量(UV)60万;其新闻编辑部每天向全球发布权威、及时的陕西新闻2000余条,大量网上新闻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等知名网站转载,所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及省内新闻奖项。

华商论坛是陕西第一人气网络社区,目前注册用户90万,日均发帖量超28000帖,同时在线人数超万人。现有开放版块120余个,从新闻评论到生活化交流,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网友的需求。近年来,华商论坛连续多次获得陕西互联网协会颁发的“最佳人气论坛”称号。

2.3《华商报》新媒体运营平台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2.3.1难以占据优势的华商网新闻中心

尽管可以依托《华商报》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其优质内容,但是华商网新闻中心却没有取得同能够与报业相媲美的成就。从其日均流量来看,800万的日均流量不仅仅远远低于同样有着都市报背景的大楚网(日均流量2000万),也低于当地直接竞争对手大秦网的日均1500万PV。

其次,华商网新闻中心与《华商报》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内容为王”是《华商报》争取受众资源的最大法宝,但是华商网新闻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使用报纸的全部内容,这就造成报纸受眾的分流。尽管报纸销量处于下滑趋势,但是《华商报》依然是整个传媒集团最大的盈利项目,受众的持续分流显然会影响整体收益。但是如果中断对华商网新闻中心的支持,又会面临两大平台同时走向衰败的危险。

最后,相对于《华商报》而言,华商网新闻中心的竞争压力要大得多。目前,以报道陕西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网站数量众多,其中不乏有门户网站背景的新浪陕西、腾讯大秦;有党报、党刊背景的人民网陕西频道、陕西传媒网、陕西网;有政府背景的西部网以及具有一定特色的凤凰网陕西频道。可以说,陕西当地的网媒竞争是整个西北地区最为残酷的。

2.3.2高人气的互动社区不等同于高回报的广告收入

尽管享有“西安第一人气论坛”的美誉,但是华商论坛却并没有能凭借这一优势撬动更多的广告资源。据统计,华商论坛首页的通栏广告位基本以线上活动的宣传为主,并通过向客户导流量和发布软文的方式来实现营收。真正的广告收入少之又少。

由于报纸和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广告营销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华商论坛的高人气没有如《华商报》一样换来高收入。网络互动社区是无边界的开放平台,广告投放的针对性不强。

2.3.3“钱途”不明的无线平台

2006年2月,《华商报》推出了“华商手机报”,此举在全国都市报的范围中开创先例。不过,这一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没有明朗的“钱途”。华商手机报的内容推送是依托于WAP端的彩信发送,其盈利点集中在定制收费和少量的广告冠名收入,华商手机报的定制收费为每月3元,而冠名收入则并不固定。

如此看来,要想像看报纸那样仔细地了解新闻内容的话,定制“手机报纸”的消费额将会是报纸的数倍甚至是十几倍。这就限制了手机报纸的用户数量。而且只靠定制费用远远满足不了报业集团和运营商的需要,投入和收入的不成比例限制了手机报纸的进一步发展。

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已“抛弃“了原有的通过WAP接入点实现手机上网的方式,也就是说华商手机报的彩信内容正在逐渐失去客户,原本还算可观的定制收入也急剧减少。为此,传媒集团整合了原有的无线平台,成立新的无线编辑部,除维持原有的手机报业务外,还负责华商网客户端《掌上西安》、华商网微博、华商网微信《话唠》等业务。

3.结论

《华商报》虽然面临困境,但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为开发系列化的数字化应用模式、丰富平台转型模式奠定了基础。目前,《华商报》的新媒体运营平台已经开始主动寻求转变,各平台都在积极联系业内同行提出“取经”的需求。可以预见,尽管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是《华商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如果能够在对比中找到不足,形成正确的发展策略,那么其发展远景值得看好。(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何志.都市报发展的断想[J].采.写.编,2011(3).

[2]王安琪.都市报如何实现竞争优势的持续[J].中国报业,2011(7).

[3]周岩森.《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再定位》[J].《新闻爱好者》,2011.03(下).

猜你喜欢

华商报都市报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报纸头版如何用专题化“议程设置”穿透网端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由《华商报》社会民俗新闻案例切入看新闻民俗学的建构
《华商报》与《西安晚报》的评论比较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