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4-04-29任红梅
任红梅
阅读教学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产生了心灵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以下是笔者执教《槐乡五月》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一、教学案例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一起畅游了槐乡,我还拍了槐乡孩子的照片。你听,他们一边跑一边喊。看着他们的表情,你们再喊一喊。”
学生们变换感情地朗读起来,有开心的,也有激动的。
教师问:“你们怎么那么快乐呢?”
学生1说:“因为漫山的槐花开了,这儿美得像仙境!”
学生2说:“开了这么多、这么香的槐花,我们可以大饱口福了!”
学生3说:“这槐花又香又美,是我们女生的最爱!”
教师说:“瞧,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让我来问问:‘小姑娘,你今天怎么这么漂亮啊?”
学生4说:“我用洁白如雪的槐花把自己打扮了一番。”
教师问:“怎么打扮的呀?让我们也来学一学!”
学生4说:“我把槐花编成了花环,戴在头上,大家都夸我漂亮!”
学生5说:“我用槐花串了项链和手链,把它们戴在身上,感觉自己成了花仙子!”
学生6说:“槐花别在头上、衣襟上,浑身上下都是香的,我成了香甜的快乐天使!”
教师说:“瞧,把你们乐得。让我们一起播撒心里的快乐吧!”
学生把课文改成第一人称,并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遍。
教师问:“你们怎么大饱口福的呢?”
学生1说:“我把槐花做成香甜的槐花饭,自己美美地大吃了一顿,还招待了远方的客人!”
学生2说:“我喜欢吃生的槐花,香喷喷、甜丝丝的。”
学生3说:“我的衣裤口袋里装满了槐花,跑到哪吃到哪,整个嘴巴塞得鼓鼓的!”
教师问:“生活在槐乡,你们觉得怎么样?”
学生回答:“幸福、快乐……”
教师说:“真是越说越让人羡慕,越说越让人神往,难怪作者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案例反思
如何使“对话”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意味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学生,“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样一来,师生才能敞开心扉,进行真正的交流和沟通。
(1)做学生的伙伴
在案例中,笔者把角色定位为去槐乡做客的孩子中的一员,把机械式的提问转化为同伴间的交流,学生不仅用丰富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快乐,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做学生忠实的鼓励者
教师应营造自由、轻松的对话环境,让学生進行探究、体验、交流、朗读,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话语,对学生精彩的表现投以赏识的目光,做学生忠实的听众与鼓励者。
2.搭建有趣的互动对话平台
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体,而对话应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引发学生的侃侃而谈,所以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中,笔者巧妙地抓住槐乡孩子快乐无比的神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有趣的对话平台,把学生带入了与文本对话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了启发和感悟。课堂教学呈现出浓郁的自主合作的“对话”氛围,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精彩的语言从嘴里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3.提高课堂教学的对话实效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对话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描绘的情境。在案例中,如果学生没有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他们对槐乡的情感就不会从心间流露出来。
其次,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案例中,学生通过和文本的对话,对小姑娘的快乐之源有了各自的理解和体验,他们表达欲望高涨,分享彼此的心灵感悟与快乐。
最后,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虽然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但“平等”并不是“相等”,教师除了倾听、参与对话,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在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思维和流利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鼓励,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对话。
阅读课堂呼唤“对话式“教学,当“对话”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一定会给师生带来幸福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