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4-04-29钟生活
钟生活
深入的理解源自深入的思考,而思考的唯一源头就是问题。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之所以能激发出各种真理性的认识,就在于它鼓励人们冲破思想禁锢,发现新的知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所以问题意识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必然要求
简而言之,问题意识就是主体对认识客体不断质疑和追问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问题意识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本质上来看,教学活动是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才能举一反三,形成深刻的认识。
在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从考试出发,把主要精力放在“灌输”各类考点上,学生也在“书山题海”中埋头苦战,无暇深入地思考问题,但高考政治命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际情况也表明,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依靠死记硬背出成绩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应树立起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观念,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即“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因素
1.教学形式刻板单一,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模式,使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了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了。
2.教学观念陈旧,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按照《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结了一系列考试要点,形成了“教师划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应试教学格局。其实,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这种求同而不存异、热衷于追求标准答案的政治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掌握“是什么”,而不去思考“为什么”或“怎么办”, 自然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本,了解教学内容,激励学生以发问的方式、质疑的态度去探究教学内容,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认识的偏差。另外,教师还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从宏观上拓展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以课本中某一理论观点或章节内容为载体,拓展研究性教学的空间;以知识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归纳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背景与真正含义。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元化思维
要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如学生对时事政治材料、历史资料等内容比较感兴趣,只要教师针对材料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情境导入的目的。但要注意一点,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开放式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多元化思维。
3.注重语言艺术,搭建问题交流平台
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交流与互动的基础上,首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和意识障碍,努力实现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到学生向教师提问的转变。当然,教师在提问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知识点是否有针对性等因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