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副刊革新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作用研究
2014-04-29赵璐
赵璐
[摘 要]“五四”时期,副刊革新是新闻事业的重要改革之一,它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展的,广泛介绍新思想、新文化,并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归纳了五四时期副刊的特点,尤其是新式副刊的特点,进而研究分析了副刊革新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五四时期;副刊革新;新文化运动;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3-0116-02
“五四”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伟大的“五四”运动宣告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闻事业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中最为深远的影响之一就是革新副刊。
1897年11月24日,高太痴主持创办的《消闲报》问世,随《字林沪报》附送,这标志着中国报纸副刊的正式诞生。“五四”运动时期,在新思想、新文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黄金时期”。
1 “五四”时期副刊的特点
11 副刊的数目繁多,尤其是社会影响大的新式副刊刊期频繁
这一时期的副刊数目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各家报纸竞相开辟副刊。除了“五四”时期著名的“三大副刊”——《晨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和《时事新报·学灯》之外,还有香港《中国日报》副刊“鼓吹录”、上海《国民日报》副刊“黑暗世界”、《民国日报·救国之声》、《民国日报·妇女评论》、《国民新报》副刊、《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等。
12 副刊大多以介绍西方的新思想、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发表新的文学见解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但是兼容并包且呈现多元化特点
“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文化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但是当时的中国缺乏专门性的杂志,因此副刊就成为他们介绍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如《晨报副刊》在李大钊主编期间,辟有“自由论坛”“革命实话”“名著新译”等栏目,介绍世界的新思潮,连载《战后之世界潮流》《劳动教育问题》等用以介绍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虽然副刊或多或少都带有某种政治倾向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时期的主流副刊都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方针。例如,《晨报副刊》在孙伏园主编下,既介绍新思潮,又不排斥传统的学术研究,既发表李大钊的演讲词,又发表胡适、梁启超、江亢虎等人的讲演记录。
13 副刊宗旨观念从消闲转向提倡新文化、探讨重要问题
自《消闲报》提出副刊“消闲”的观念后,供人消闲一直被看作是副刊的基本功能。到“五四”时期,这种观念受到了挑战。
根据张东荪撰写的《学灯》发刊词,可以得出《学灯》的宗旨:①输入新文化,促进教育的发展;②抛开门户之见,提供学术上自由商讨的场所;③不是为本报同人发表见解而设,而是为社会上的学者发表学说提供园地。
《晨报》在孙伏园主编下,也突破了以往副刊的消闲型、纯文艺型、政治鼓动型的老框架,创造性地构建了提倡新文化,讨论各种重要问题的杂志型副刊。由此都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副刊主旨观念的转变。
14 副刊文章文风清新,采用白话文写作,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晨报副刊》自李大钊接编后,整个副刊逐渐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发表在这一时期的《晨报》学术版上,这是该副刊以白话文写小说的尝试。李大钊是开报纸上使用白话文风气之先者,而且率先在副刊上开始。至1920年7月,《晨报副刊》已全部采用白话,并且采用新式标点符号。
副刊形式上要求用简洁明快的白话文叙述,这与进步副刊主要以青年读者为对象有一定关系,使用白话文既能让古文根底不深的年轻人看得懂,又能避免文言语义含糊、歧义较多的弊病,使表述更加清晰明白。
15 副刊的读者群结构基本以知识青年为主
以前旧式副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些斗方名士、洋场才子和遗老遗少。新型的读者主要是教育界、文化界多少接受过一些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数众多的知识青年。进步副刊经常针对青年人的切身问题,如婚姻、前途、妇女解放等问题,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大胆抨击封建礼教,提倡科学、民主、个性解放。新型副刊之所以成功,也是由于影响了年轻人的思想,进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6 进步的知识分子推动了副刊改革
“五四”时期,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在副刊的撰稿和编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这一时期副刊的革新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如鲁迅、孙伏园、邵力子、宗白华、戈公振、茅盾、沈从文、冰心等。
17 地域发展不平衡
“五四”副刊革新的波及面不是很广,主要是在北京、上海、天津等新思想活跃的地方,副刊发展繁荣。边远地区,其报刊本来就少,副刊更是不多,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副刊就更是少之又少,还多是停留在旧式副刊的形式上。因此,副刊的发展革新呈现出地域不平衡的特点。
2 副刊革新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作用
副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长足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对于副刊的革新,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一时期的副刊革新,尤其是新式副刊,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影响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笔者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副刊革新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作用。
第一,思想战线上的相互促进。副刊数目繁多、刊期频繁,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在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報刊纷纷开辟副刊作为开放的传播媒介和舆论阵地,宣传民主,宣传科学,宣传革命,担负起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历史重任,于是带动了副刊的繁荣发展,此其一。
其二,副刊内容和宗旨的改变,是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必然要求,从而也引起了读者群结构的变化。作为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这一时期的新式副刊,在新思想浪潮的影响下,几乎对这一主旨都有所体现。
李大钊时期的《晨报副刊》成了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园地。在“自由论坛”栏目中,介绍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刊载有关新思潮、青年问题等文章,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借鉴意义。
新式副刊作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阵地,提倡进步,介绍知识,鼓动革命,对于封建势力、旧思想、旧道德进行批判打击,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副刊的繁荣、发展和革新。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与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媒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
第二,文化战线上的相互促进。首先,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从《新青年》开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既是新文化运动对于文学领域的一大贡献,也是对新闻领域的一大贡献,由于白话文的运用,新闻文风为之一新。
其次,新式副刊为新文学创作提供了园地,大量刊载各种新文学作品,优秀的新文学作品打破了旧文学的桎梏,使思想得到大解放,文学观念获得大进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时期的一些重要代表性作家,如鲁迅、冰心、胡适、徐志摩、林语堂、郑振铎、许地山、王统照、梁实秋等,他们不同倾向、不同流派的作品,都曾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过。
第三,现当代大批作家最早发表习作于“五四”时期的副刊之上,新式副刊也因此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其开放的发表园地、兼容并包的思想促进了不少新文学社团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新式副刊为新文化运动培养了新一代作家,绝大多数进步作家的处女作往往就是在副刊上首先发表的,是副刊把他们送上文坛的。
“五四”时期的副刊改革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发生的,这种革新又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尽管这一时期的副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五四”时期副刊的革新在副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促进了媒介自身的发展完善,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2]姚福申,管志华中国报纸副刊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羅贤梁中国副刊史略[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4]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5]方汉奇,丁淦林,黄瑚,等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张芹晨报副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7]何海巍五四时期报纸副刊的两种流变及其原因[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