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学生无心向学的心理及对策

2014-04-29何惠清

关键词:赌气中学生心理

何惠清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就造成中学生无心向学的心理因素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无心向学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124-02

无心向学心理是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严重的可以发展到旷课、逃学、出走甚至轻生。中学生无心向学,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中学生无心向学的心理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一、好奇贪玩心理。好奇是中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

中学时代是好奇易发的年龄,也是贪玩的时,更为抵制了薄弱的时期。生活中他们不是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而是更了解“为什么”。因此,好奇心若得到正确引导,犹如催化剂,使学生增长知识,增添生活情趣,愉悦身心。若好奇心的导向错误,那将是推残鲜花的烈日,会导致某些不良品行或越轨行为。不是吗?令人沉醉的电子游戏机、色彩斑斓的广告、琳琅满目的新潮产品、诱人沉迷的街头小报、言情或武打小说等,种种皆能诱发少男少女的好奇,享其中之“趣”。学生小吴的父母经商,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平时,父母不惜重金让其增“补”以利身体及学习。小吴却沉迷于老虎机,连伙食费都“玩”掉。家长还以为自己的儿子专心读书。那醉心于言情、武打小说,借交笔友之名而早恋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与好奇有关。实践证明:好奇心理把握不好,一个个有灵气,有潜质,有前途的栋梁之才就被“狂风”吹折了。

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特别注重心理引导,使好奇心变成求知欲、理智感和良好的动机,也便于防止和制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品行。

二、赌气心理。赌气是因为不满意或受指责而任性的行为

中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能力,容易因为某些事与老师或家长的意见分歧而赌气。那是由于一时感情冲动,又缺乏理智控制造成的。赌气时轻则与师长对着干,自暴自弃,严重时离家出走或误入歧途。因赌气致使无心向学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学生小梁因编座位问题跟班主任赌气,她为了报复班主任,以缺勤影响班风之法对抗,后来,她以辍学而告终。学生小赵的父亲因为赌博输了家里大部分的财产,常常回家发脾气,与家人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小赵见到妈妈劝父亲戒赌却屡遭毒打。于是,小赵与父亲赌气说:“再不诫,我就不读书了。”可是父亲仍然我行我素,小赵也开始变得无心向学了。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无心向学的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无心向学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学生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往往是教育或要求不当所致。

苏霍姆林斯基曾作过生动阐述:“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七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五捅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能力,也是这样各不相同的。”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实行了讲授内容、教学进度、作业要求、目标检测的高度统一。这种“大一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必然导致学业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而丧失信心的结果。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已很难听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他们坐在课堂上已不能感受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乐趣,而是在痛苦无聊地熬时间、等下课,这样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是正常的。然而,厌学生是一个让老师和同学心存偏见、易遭不公平待遇的弱势群体。该类学生容易心虚和敏感,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常存戒心,甚至敌意,往往以沉默回避或是粗暴无理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教育,如果教师在事情的处理上不合理、不公平,就势必造成他们对教师的态度更偏激、更敌意,这样会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

还有,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只要看见子女有片刻的空闲就呵斥,这也容易引出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时不是阳奉阴违,就是充耳不闻。学生小张的父亲为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在暑假迫小张参加补习班,小张很反感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他每天按上课时间出门,放学时间准时回家。他不是去参加补习而是与别人一起去网吧打游戏,结果,一个假期过去了,小张的英语水平未见提高,而他却成了打游戏的高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古有“甜言蜜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训语。育人时,简单粗暴的态度要不得,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以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要和风细雨地教育,要求学生应适度,过严会“物极必反”,太宽就形成溺爱迁就。发现有不良品行的学生,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否则达不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初中生正处在心理和智力飞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不能对学生过于苛求。特别是对厌学的学生,只要他们取得了一点进步,也要给以表扬。学生喜欢既有赞赏又能巧用批判的评价,要尽量减少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负面评价。

四、好性攀比心理

“比”在日常生活中无不时刻存在。每天,学生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穿梭于校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攀比之心还是表露无遗的。例如书包用最好的,笔、橡皮挑最贵的,上体育课后喝的也是最贵的饮料,还有穿的鞋子多种多样,贵的要几百元;名贵的书包里也大有乾坤,MP3,手机等等,应有尽有。

作为学生如果能产生良性作用的比应该比德比才比技能,在学习上争强好胜。而今学生的比不但范围扩大而且方向也偏了,后进生也在比在争:比穿着追时髦;比花钱,零食谁的多又好吃;比阔气,谁开的生日晚会场面大;争着出风头惹是非;而把学习两字抛之脑后。

“比”,我们所提倡的是以人为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且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的正确而高尚之比。对那些畸形、自私、丑恶的自甘坠落的攀比,我们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疏远之,发挥班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老师们应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班会内容和形式,针对学生的厌学倾向,让每一个厌学生在集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劳俭朴的好作风。此外,教师还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

大多数学生通常会把心理问题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于发现。我们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沟通,及时准确地把握无心向学学生的心理活动。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借助“周记”或“悄悄话”形式,与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针对他们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循循善诱。可以尝试把班级管理权部分交给个别学生,让无心向学学生感到与优秀生地位平等,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可以利用鉴定、评语对无心向学学生进行情感激励;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得到潜能激发的机会,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让无心向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

[ 参考文献 ]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1982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2]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DavidR.Shaffer所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6版).

猜你喜欢

赌气中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设这个机构,美国似在“赌气”
克制
敢这样赌气,你就输定了
相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