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典诗词的“用典”艺术

2014-04-29肖春艳

关键词:用典杜牧廉颇

肖春艳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鉴赏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 “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但是,现阶段学生对诗歌鉴赏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令人不甚满意。那么,现阶段我们的高中古诗文教学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认为学生阅读鉴赏时,首先会遇到理解诗歌大意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了解典故,有助于理解诗词,把握诗词中作者情感。

【关键词】古典诗词典故用事用辞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95-01

“用典”是古代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典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用最为简短的字词,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前者为“用事”,即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远;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语辞,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蕴藉、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反用和活用。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李益的《塞下曲》最为突出之处就是对典故的使用,整首诗“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句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现就前两句作分析。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马援曾表示:“为保卫国家,甘愿马革裹尸而还”;班超也曾言;“为了国家的安定,大丈夫死而不惧,又何必生还关内呢?”诗歌情调高昂,诗人直接引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的后一句是反用典故。《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尾联两个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的是有关廉颇的旧事: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便派使者去察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为了显示自己尚可以用,“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而赵使为廉颇的仇人所贿赂,回去禀告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确实老了,便不再起用廉颇。词人活用此典故,以廉颇自况,抒发内心感慨。

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

关于“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一些诗句。虽然用的是别人的诗句,但已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和期待。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它更为丰盈内涵。

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心志,接下来诗人再次借用《诗经·小雅·鹿鸣》开篇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原诗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展现出的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欢宴嘉宾的景象,而这样的景象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描画的图景。两处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贤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贤既得的由衷欢欣。

活用,是用前人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辞,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为具有新的含义的艺术语言。

姜夔《扬州慢》的“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半部分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半部分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词人活用杜牧诗句中原有的语辞,以彰显杜牧出众的才华,紧接着的“难赋深情”,则暗示了现实的扬州,就连杜牧也难摹其状,扬州之凄冷可见一斑。

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语辞,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着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萎……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姜夔的《扬州慢》词里还有一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现了扬州现状的凄凉情形,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时,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体会到诗词语言的奥妙,品味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境界。

[ 参考文献 ]

[1]王丹.现行高中阶段古诗文教学问题研究.

[2]蒋凡《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3]陈佳民《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猜你喜欢

用典杜牧廉颇
杜牧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习近平用典
山行
漫谈诗词“用典”
赤壁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廉颇并非真英雄